知识铺垫人生高度,智慧开启美好未来。专业团队综合名家观点为您荐读好书:书香脉脉,带您细细品味;浓缩经典,许君最美时光。
《觉醒的力量》
——想清楚,活明白
?
引子
读书的金字塔
一个神奇的测验:
如果你被告知将在一个无人荒岛度过余生,你可以选择带十本书去,你会选择哪十本?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选择的标准是:书好还是我需要?
初一看,你以为这是要你列书单,是要你去评价哪些书值得一读再读。其实,如果静下心来,你会发现你在思考我的余生要如何度过,我需要什么?这个时候很多平常觉得很重要的书也许就根本不重要了。
例如:
我平常会考虑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此刻我会思考如何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会去思考孤独和寂寞的价值。
?
启示
我们或许认为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我们注定生活在热闹红尘中。可我想告诉大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跟放逐到荒岛上的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的挑战——如何找出内在的资源,过更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挑战。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对读书的金字塔有更深的理解呢?《觉醒的力量》就是一本让我们成长的书!
序言
哲学的沉思,信仰的寻求,经典的阅读,教育的进程,生活的磨炼,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觉醒。如果不能觉醒,哲学就只是逻辑,信仰就只是姿态,经典就只是文献,教育就只是培训,生活就只是遭遇,一切都仍然是外在于你的。
怎样才算是觉醒?我认为有三个主要标志。一个觉醒的人,第一有坚定的价值观,知道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被社会的习俗和潮流左右;第二有清楚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的禀赋和志业之所在,不被偶然的风尚和机遇左右;第三有强大的精神性自我,知道灵魂的高贵和自由,不被外部的事件和遭遇左右。
作者介绍
周国平,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年生于上海,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他思路开阔、见解独特,是中国当代很有代表性的一位著名学者,作品非常丰富。
他曾这样描绘自己“我不威严也不稳健,不世故也不恬淡,对这个年龄实在当之有愧。我愿意在某种意义上归隐,远离喧闹的人世,可是我决不愿意远离可爱的人生。我抽烟喝酒,不吃素,不练气功。我承认我经常跑步和游泳,但那主要不是为了长寿,而是为了当下的身心愉快。”
内容简介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的最新散文集,收入年至年所写的文章,也是周国平先生的第六本散文集。
作者以“觉醒”来作为这四年思考写作的关键词,书中的话题涉及哲学、信仰、阅读、教育、生活等等。
作者认为,觉醒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拥有了这个力量,一切外来的负面力量都不能真正把人打败。面对天灾人祸,世风的不正,人心的不善,落在头上的不义,人们诚然仍会痛苦,但是,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内心的平静,因为这时我们会知道,没有什么能夺走自己的内在的珍宝,使自己的人生失去方向和意义。
在本书中,周国平先生将自己关于“觉醒”的切身体会,与读者分享共勉。
精彩书评一:
《觉醒的力量》是周国平老师的一本近期的散文集,包括他对感恩、幸福、人生的思考,对朋友史铁生的追忆,对教育、阅读、信仰、生活等的思考,还有他为一些友人的书写的序言等等。散文的形式读起来比较轻松,很多部分也能引起我的共鸣,能够感受到用文学的方式传递哲人的思考。
读过周国平老师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德国记—海德堡札记》,相对前面读的,这本书真的是集子了,涉及的面儿很广,对应的不同的人和事儿的觉察和思考,坦率和自然的流露。
精彩书评二:
读完《觉醒的力量》,感悟精彩人生是需要创造的,以善意和良知为基础,辅以爱、理解、感恩、包容,激活个体、尊重个体,不断更新自己,以优美的个性和聪慧的悟性行走于人世间。接受人生的挑战性和多样性,把人生的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重视精神交流和灵魂升华,拥有活泼的生命力,在追寻个人自由、尊重个性价值的同时,也要遵守社会法治与信仰。
优质的人生是需要奔腾在灿烂的阳光里,要活的明白、活得积极、活的超脱。
不同声音
◇这本书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深感自己被标题党和出版社的封面设计、装帧欺骗了,那么多的序言辑合在一起是要闹哪样?!这本书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周先生这段时间的生活,真忙,忙于应酬各种邀约。有营养的文章不多,为了出版而出版的一本书。
◇像是一些旧概念的翻炒,未读过的觉得新奇,读过的就觉得平庸。把概念解释来解释去,却缺乏实际事例,难免读来会疲惫。
◇陪伴了多年的文字,我一直很欣赏作者跳出世俗的观察者姿态,思考的习惯对我影响很深。
我的感悟
我读后觉得颇受启发,散文集中文章甚多,不免也有些口水之作。可哲学引领生活,哲学站在生活的顶端俯视我们,如果我们能常用哲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会让我们不被凡俗所困。活得更明白一些,这也是我用“想清楚、活明白”作为导读主题的原因。
1
阅读思考:关于幸福
哲学史上,对幸福的理解分为两派:
快乐主义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强调生命本身的自然性质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或道德上的完善,但承认完善亦伴随着精神的快乐。
两派的共同点是重生命、轻功利,重精神、轻物质。
作者结论:
人身上最宝贵的价值是生命和精神,倘若这二者的状态是好的,即可称幸福。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现代人只从物质层面求幸福,却轻慢了人身上最宝贵的两种价值,结果并不幸福,问题就出在这里。
2
阅读思考:关于生命
生命的觉醒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是后来添加到生命上去的社会堆积物。既然在社会上生活,有这些堆积物就不可避免,也无可非议,但我们要警惕,不可本末倒置。
生命的觉醒,就是要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牢记你是一个生命,对你的生命保持一种敏感,经常去倾听它的声音,时时去满足它的需要。
生命本质的需要
生命的需要由自然规定,包括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等等,也包括爱情、亲情、家庭等自然情感的满足。这些需要平凡而永恒,但它们的满足是人生最甘美的享受之一,带给人的是生命本身的单纯的快乐。你诚然可以去追求其他种种复杂的快乐,可是,倘若这种追求损害了这些单纯的快乐,其价值便是可疑的。
阅读延伸:李开复的《向死而生》
医患认识:生命的有限和医学的局限
人终有一死,规定了医学的根本局限性,有其不可逾越的界限。医学不论怎样发展,都不可能让人免于最终必然到来的死亡。人们常说医学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其实救死是暂时的、有限的,不是永远的、无限的。死亡会以不同方式降临,而疾病是最普遍的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退化性疾病是死亡的一种基本形式,医学只能延缓其进程,不能根治。可以断言,医学无论先进到什么程度,永远会存在它征服不了的疾病。应该据此来确定医学的边界和目标,就是治可治之病,对于不可治之病,则重点放在改善生命质量,而非苟延生命长度。医生和病患对此要达成共识。
启示
死亡是我们的自然归属,生命有限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接受和面对的现实,对抗和惧怕只会让我们消耗生命的能量,学习有尊严地面对死亡是我们的必修之课。
3
阅读思考:关于教育
知识不是教育的目标
据我所见,没有一个大师是把知识当作教育的目标。他们当然都是热爱知识、拥有知识的人,但是他们一致认定,在教育中有比知识重要得多、根本得多的东西,那个东西才是目标。
其实,不必大师,我们这些受过一定教育的普通人也能从自身经历中体会到这个道理。不妨回想一下,从小学到大学,学了这么多课本知识,现在仍记得的有多少?恐怕少得可怜。
获取知识的能力习惯更重要
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许多人一走出校门,学习就停止了,此后最多是被动地接受一些职业的培训。检验一个人的学校教育是否合格,最可靠的尺度是看他走出校门后能否坚持自主学习。
大学是培养知识分子的地方,可是,一个人取得了本科乃至研究生的学历和文凭,并不就算是知识分子了。唯有真正品尝到了智力活动的快乐,从此养成了智力活动的习惯,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了,这样一个人,我们方可承认他是一个知识分子。
联想阅读:池莉的《立》
课本教育只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单纯知识的教学。读写算永远都是工具。一个没有学过算术的孩子只要送到店铺当学徒很快也能够学会计算。一个人若要稳稳地立足于世界,能够应对世道的变化,取得稳固的成功和成就,他需要的是与他自己个性相得益彰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因为社会是人组成的,“尊重、爱和得体的行为”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重要知识和学问。
启示: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首先他是一个父亲母亲,然后才是工程师、医生。
我们不要把孩子培养成高知识的野蛮人,宁可是知识不多的温暖的正常人。
结语:
《觉醒的力量》带给我们关于幸福、生命、教育等方面的启示,读完之后的思考也许真能让我们“想清楚,活明白”。书中涉及的内容还很多,我的导读仅仅只是给大家打开一扇窗。这是一本散文集,看起来很轻松,希望大家随身带着这本书,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此书的阅读。
愿你拥有此书一辈子
来源
天心阅读编辑
袁鹤立
投稿邮箱:zyxww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哪家医院好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