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两头大、中间小”
“中部塌陷”明显
川渝一家亲。每次全国两会上,来自川渝两省市的代表或多或少都会谈到两地融合发展的话题。
今年年初,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重磅落地,四川与重庆两地党委政府“动作”不断,在工作方案、工作机制和年重点任务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系列积极信号的释放,为唯一直接接壤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资阳,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吴旭也有担忧。“从目前两地情况看,成都、重庆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但次级城市发展滞后,成渝中部区县发展差距更大,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形态,“中部塌陷”明显。 统计资料显示,年,重庆和成都的GDP已分别达到了2.36万亿元和1.7万亿元,而位于成渝中部的资阳市安岳县、遂宁市安居区、内江市东兴区和重庆市荣昌区、大足区、潼南区6个区县总人口万,占成渝经济区总人口的9.7%;GDP总量.75亿元,仅占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的5%,人均GDP3.43万元,不足成渝经济区人均GDP的50%。成渝双核之间明显缺乏一个能吸引生产要素加快向“塌陷的中部”聚集的加速器。建议
设立“3+3”川渝新区
引领成渝中部加速崛起
如何解决成渝中部的“塌陷”?吴旭建议设立成渝中部“3+3”川渝新区,包括资阳市安岳县、遂宁市安居区、内江市东兴区和重庆市荣昌区、大足区、潼南区6个区县。 设立“3+3”川渝新区有何意义?吴旭认为,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川渝等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四川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推动重点领域先行突破,特别是支持资阳等地与重庆区县加强合作,规划建设一批新区、合作区、示范区,推动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设立成渝中部“3+3”川渝新区,符合国省战略考量和政策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成渝双核带动作用,做大经济圈内城市规模,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成渝城市群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力支撑中国经济“第四极”。 而所涉及的6区县均位于成渝直线主轴及两侧,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直线走廊,一直以来交流合作密切。近年来,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合作成效明显。设立成渝中部“3+3”川渝新区,深化6县(区)区域协作,打造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做强成渝主轴,有利于塑造联动成渝、全面开放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 同时,成渝地区目前正处于两大极核发展向极核与区域联动并行转变的关键阶段,成渝双核之间明显缺乏一个能吸引生产要素加快向“塌陷的中部”聚集的加速器。设立成渝中部“3+3”川渝新区,依托成渝中线高铁、成安渝、成资渝高速公路等,串联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两个国家级新区,发挥成都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和重庆两江机场、拟新建第二机场4座国际航空港的带动作用,有效承接成渝双核产业转移,更好接受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实现成渝中部地区加速崛起。来源:封面新闻
END
资阳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电话/传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