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广州市有13个出院后的患者出现了“复阳”现象,但是个密切接触者并未受到感染。广东省也有初步数据显示,14%出院患者有“复阳”现象,对他们进行集中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中并没有出现第二代病例。
2月25日下午,广东省举行疫情防控例行发布会。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表示,目前已开始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采样监测,了解他们“排毒”的情况。
李粤平表示,虽然对病例的检测呈阳性,但从技术上很难区分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从疗效上看,密切接触者检测也是阴性。因此,对于这种病毒的控制来说,现在还是有一定的办法。
那么,今天曾医生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为什么患者出院后,核酸有又阳性了?有没有传染性呢?
两次核酸阴性才能出院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南,患者解除隔离或者出院,必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
也就是说,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才能够出院。有一些地区,出院的标准更加严格,除了呼吸道标本核酸阴性,还需要肛拭子同时阴性,才能够出院。
肛拭子是取患者的粪便进行化验,因为很多研究显示,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也有病毒,有些患者咽拭子阴性,但是肛拭子确实阳性的。那么,肛拭子和咽拭子同时阴性,是一个双保险。
为什么会再次复阳呢?
出院之前,患者至少接受了两次核酸检测,两次都是阴性的,才能够出院。为什么出院一段时间之后,核酸检测又再次阳性了,是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了吗?
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人体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如果治愈了,那么身体里面会产生抗体,这个抗体至少可以持续半年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又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
再次出现阳性,有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
核酸检测不准确
实际上,核酸检测的假阴性率是比较高的,当病毒含量很低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假阴性,测不出来。四川资阳有一名女性,从2月2日集中隔离观察,到2月24日确诊,共进行了9次核酸检测,历时23天。也就是说,前面8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的,第9次才阳性。
那么,这些已经出院的患者,在出院前做的两次核酸检测,有可能两次都是假阴性,实际上体内还有病毒,但是没有测出来,让他们提前出院了。
实际上,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时间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面,以年的SARS冠状病毒为例,从发病第5天起,粪便中检测到SARS病毒RNA,且粪便标本中病毒RNA阳性的比例逐渐上升,到发病的第11天达到高峰;即使在发病30天后,病毒RNA仍存在于一小部分患者的粪便中。
体内没有病毒,只是有核酸片段残留
核酸检测并不能区分是活的病毒,还是病毒核酸片段。因为核酸检测只是针对病毒RNA的一小段进行扩增,如果体内存在一些核酸片段或者死的病毒,那也可能是阳性的。
如果能够在患者的痰液或者大便中分离并且培养到活的病毒,那就可以确定,到底是活病毒还是病毒的核酸片段。
复阳的患者,到底有没有传染性
如果患者的体内有活的病毒,那一般是有传染性的,如果患者体内只是死的病毒,或者病毒核酸片段,那是没有传染性的。
尽管14%的出院患者有“复阳”现象,但是,密切接触者中并没有出现第二代病例,这一点是比较欣慰的。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进一步完善检查,看看出院的患者,体内到底有没有活的病毒。
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南,患者出院后,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医院随访、复诊。
出院之后,还需要自我隔离和复查,就是防止少部分患者,体内还有病毒,引起传染。
除了查核酸,出院之前,我们还可以查抗体,如果患者体内有抗体,而且抗体水平升高4倍以上,说明我们的身体在恢复,体内的抗体会杀灭病毒,这样的患者,出院的时候会更加安全。
总而言之,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我们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出院标准,并且,出院后,还需要居家隔离14天(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