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着扁担、背着背篓走十几里地山路
去赶场买菜或水果
相信很多60.70.80后资阳人都有很深的记忆
刚检查完自家农作物,家住雁江区祥符镇桃树村的村民孙建青便通过电商平台接到一个订单,“是山东的,要买土猪肉……”发完货,孙建青拿着手机便又开始忙碌起来——向电商平台上传自家农产品的图片、价格和备注,“农家胡萝卜、土猪排骨、蟹味菇……”这是当前资阳农业销售的一个缩影,凭借电商平台,许多农户足不出户,便让自家产品走向了全国各地。
回首过去5年,资阳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不用再挑着扁担、背着背篼走上大街,吆喝自家的时令蔬菜,只需打开手机,轻点手指,便能让自家产品远赴千里之外……“以前敢都不敢想,居然能这么便捷,在家就能一键发货了。”孙建青说。
5年以来,资阳正逐渐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雁江被评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县,乐至县被评为中国黑山羊之乡、安岳、雁江相继获得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称号,三个县(区)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变化,日新月异。
销售模式变化
玩转电商小山村农产品远销山东
提起资阳特色农产品,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柠檬。的确,在以往,资阳安岳“柠檬之都”的称号可谓是家喻户晓,全国百分之80的柠檬产量占比也不仅仅是一句空头口号。然而,在柠檬“一家做大”的背后,其他农产品却面临着牌子不响亮的困境,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销售模式是关键。
地处内陆深处的资阳,在农业方面面临的首大难题便是销售方式。过去,老百姓种种菜、养养家畜,多的拿到街上卖,自给自足日子就过去了;如今,随着经济发展,许多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产出的农产品也多了起来,但销售却成了问题,明明种出了可口的果子、养出了肥美的家畜,却一直苦于没有销售途径,无法将农产品推向更广的舞台上去。
怎么办呢?将电商与农业拧成一股绳,绑上互联网这个庞然大物,强强联合敢说1加1大于2。一位来自长沙的85后“萌妹子”用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这个“硬道理”。
搬货、运货、看清单......最近,安岳县龙台镇的温馨柠檬坊老板娘温馨可忙开了头,“每天都接到几十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温馨告诉记者,忙归忙,但看到自家店铺生意能这么火爆,还是感到非常值得的。
作为温馨柠檬坊的老板娘,这位27岁的年轻姑娘,显得格外“精明”、“能干”,年纪轻轻就凭借勤劳的双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店,说起来,这位老板娘身上可是颇具“传奇色彩”。
年,19岁的温馨离开了疼爱自己的父母与哺育自己的家乡,与丈夫一起来到了四川安岳,在这里,温馨不仅收获了爱情,还收获了事业。“当时许多柠檬果农还使用传统销售方法,电商没有普及,便想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进行电商创业。”温馨说。
抱着这样的想法,温馨与丈夫开始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商小店,并将安岳特产柠檬搬上了电商平台,温馨柠檬坊也因此应运而生。事实证明温馨当初的想法十分有远见。如今,电商之风已经席卷整个安岳,选择电商的产品也在迅速增多,而温馨凭借长达十年的销售口碑,发展的也是越来越好。
“生意最好的时候,淘宝网生鲜单天销量第二名,单天突破3万3千单。”温馨说,销售出去后,人家对我们的认同,有的老顾客在我们家买了八年了。“目前手上也有四万多老顾客基本买了六七次以上。”
同样的,家住祥符镇桃树村的孙建青也是一位将电商与农业捆在一起的“明星农户”。孙建青告诉记者,“在没开通电商平台之前,经常出现市场不景气,农作物卖不出去的情况。最凄惨的一次,收获了上万斤萝卜,有整整一半没有卖出去。”正是迫于这种情况,孙建青才想起了运用当前火热的电商渠道进行销售。
“年实施电商销售后,每年自家有三分之一的农产品都可以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出去,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多单,还有山东的买家,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了。”孙建青说道,电商平台是由农业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村民只需要将产品放上去就可以了,“不需要担心后期维护,现在都已经有30多户村民将自家产品放上去了。”
如今,孙建青的电商平台已经打开名气,不仅桃树村许多村民主动要求将产品放上去,还有许多来自周边乡村的村民找到孙建青。据介绍,现在整个祥符镇大概有4家孙建青这类的电商平台,未来还会出现更多。
产业模式变化
一举多得走出特色农业路线
在以往,我们时常听闻稻虾养殖、稻鱼养殖,这是利用动物与植物来形成生态种、养,但在资阳却很少能见。能否想到,在资阳一个小村庄里,却是“包罗万象”,各种循环经济、生态种养的农业建设更是层出不穷......一个小村庄何以“担此大任”?位于安岳县岳源乡的宝林村为我们递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宝林村的生态养殖项目
年7月,宝林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当年,宝林村便完成了脱贫工作。速度之快,在整个资阳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当属前列。那么,是什么支撑着宝林村完成这一“壮举”的呢?特色农业项目建设是核心。
“为什么穷?传统的小农经济、落后的生产方式、偏远的地理位置等等,都是病因。”宝林村第一书记李伟说,实施产业扶贫,无疑是斩断穷根的首选之策。宝林村虽然地处偏僻,但生态环境较好,具有生产生态农产品的天然优势。因此,发展生态农产品成为我帮助贫困村致富的第一方案。
对于生态蛙养殖,李伟介绍道:“该项目资金由村级投入70%,村后备干部及贫困党员投30%,纯利润分配按村级30%,后备干部及贫困党员70%分配,其中,村级收入资金的80%用作扶贫基金,20%用作村上正常开销。这种模式的开展,不但让贫困党员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又壮大了该村集体经济,一举两得。”如今,宝林村发展产业有生态泥鳅养殖、生态土鸡养殖、生态蛙养殖、生态黑猪养殖,生态柠檬种植......
不仅如此,宝林村还种植柠檬亩,亩产值多元。目前,该村养殖生态猪余头,并打通成都市场,生态猪每斤销售价12—13元。贫困户年户均增收多元。
而同样是在资阳一个不为人知的村庄,也“计划”打造着一个丝毫不弱于稻虾、稻鱼,甚至还过之不及的项目。
冻青村位于南津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有10公里的路程,全村贫困人口人。去年9月,冻青村实现脱贫,然而,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冻青村,一直苦于没有特色农产品“招牌”、路途偏远等因素始终无法将“名片”传递出去。
基于这种情况,冻青村提出了打造绿色循环园的想法,旨在将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培养出一批无污染、纯天然的特色农产品,同时还能为贫困户创收。那么,冻青村如何来实现这3点的呢?
“我们通过项目建设,建成1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与各大种猪集团合作,开展仔猪寄养托管育肥。”据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将由龙头企业提供仔猪、饲料、技术等帮助,并进行指导育肥。“养殖利润由该村户贫困户共同享受,平均户均增收元左右。”同时,贫困户在种植农作物时将得到肥水供应,户均增收2元。
“这种好处一个可以减少果园专业合作社的开销成本,第二又可以保证生态环境,把养猪实行滴灌,对周边就几乎没有污染。”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循环园区是去年8月开始谋划的,目的是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这样既解决了生产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使我们贫困户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据了解,该绿色循环园区计划在年的七月底建成,通过这种模式,预计在施行主灌池管道要遍布冻青村7至八个社,这样将带动冻青村全村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绿色水果,走出冻青村自己的特色路线。
品种模式变化
从无到有亩荒山变椒林年收百万
位于乐至县的孔雀乡,在5年前,乡村内部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闭塞和落后成了孔雀乡当时的“名片”,“下个雨,在外面走一转,鞋就得被泥水泡坏。”一位农户说。
形式的紧迫让孔雀乡人不得不开始思变。年1月,打造川中丘陵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在孔雀乡拉开帷幕。短短几年,孔雀乡便犹如孔雀开屏一般,换了模样。
如今,余亩珍稀林木花卉基地已经成型,一片片银杏、一丛丛桢楠、一棵棵蒲葵,成了柏油路两侧最美的景观,白色的油用牡丹、红色的紫荆花、粉色的樱花点缀其中,让这里成为一个生态赏花胜地。
坐在家里也能当“翘脚老板”,农业的建设变化让孔雀乡人更加笃定自身的信念:这不仅是为绿色发展夯实生态基础,也承载着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希望。
东边有个孔雀乡,南边有个花椒山,同样是零起步,位于二湾村的资阳第一个大规模花椒种植基地在无中生有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典范。
漫步在花椒基地,可以看到,成片的花椒全部种植在山坡上,放眼望去,余亩花椒形成了一片“椒林”。而在山的另一边,便是资阳饮水命脉——老鹰水库。这山,这水,这一片大好花椒林,谁能想到,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山。
“当时资阳还没有一个大规模的花椒种植基地,我觉得这是个机会。”花椒基地老板李强告诉记者,“年自己刚来这里的时候还是一片荒山,考察市场后,发现资阳缺少一些别样的农产品,便萌发了在这里搞花椒种植的想法。”
“从去年开始就不再使用化肥、农药了,都是用的有机肥。”李强说,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自家的花椒基地也开始进行改革了。”据介绍,不仅是肥料上有所改动,李强还在花椒林中竖立了杀虫灯、且定期会对花椒枝丫修剪。虽然产量变化不大,但是这样一来花椒的质量提高了不少。
“现在一年大概能有多万的利润,会考虑扩大规模,不过现在正在攻破保鲜难题,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在网上平台进行销售。”李强说道。
“5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大主线,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资阳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资阳市农业发展工作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子。
据了解,今年3月13日,资阳市政府印发11条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文件中提到,将通过“调结构促转型、提品质促升级、补短板促发展”等措施打好“资味”牌。11条的出台,标致着农业将为资阳的快速发展助推一股强有力的后劲,资味农产品将更具滋味。
来源:川报观察
ziyangscol
(四川在线资阳站公众那里治疗白颠风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