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阳
花呗,正在摧毁年轻人的生活
生活
小伙们年中各种剁手节买的快递
都已经收到了吧
买东西拆快递的感觉很爽吧
可是看账单分期还款的时候
恐怕就高兴不起来了
自从有了花呗和信用卡,京东白条
剁手根本停不下来
分期贷款和信用贷究竟有多大的诱惑力?
就比如说,你看上了一个很喜欢的东西
有人告诉你,未来几个月
你只需要还一点点钱
每个月少聚两顿餐,就能拿到这个东西
是不是有种不花钱,就能轻松得到它的错觉
于是,你买了一件两件三四件的
小钱堆积成了大钱,等到月初的时候
一看账单上的数目,猛然吓一大跳......
花呗的出现,填补了我们的物欲
但失去的远比得到的更多
越来越多的预支金钱渠道
每个月有还不了的
信用卡数、花呗、京东白条
你发现了吗?
它们正在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1全社会都在不遗余力的助推消费主义
买买买的时候有多爱花呗
还还还的时候就有多恨它
这句话
大概也讲出了很多年轻一代的心声
“最起初,我只是想买一只刚上市的iphon6s。一个月还,我完全可以负担的起。谁知欲望和贪念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噩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开通了花呗,借呗等一系列的借贷工具,拆了东墙补西墙。还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现。竭尽所能,费尽心机把账务做的滴水不漏。
我不敢考研,不敢辞职,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饭以外的每一分钱来偿还透支的每一个明天。”
这是一个典型的,深陷消费贷款的年轻人的故事。
去年,花呗发布了《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万,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年双11,天猫的口号“没有一个姑娘会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稍后,又提出:“妇女能顶整片天,感谢咱们的新中国。男人擦泪不刷卡,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一个月后,名女孩裸贷照片流出。这些17-23岁之间的少女为了筹钱买包、化妆品、电子产品不惜上传身份证和照片。某些网贷平台更是赤裸裸的声明“漂亮的姑娘就能贷到款”,相较于天猫的口号“漂亮的姑娘不会因买买买变穷”,到底是谁在打谁的脸?
2有钱就花,没钱就借
是为你量身打造的消费陷阱
去年,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推出广告《年轻,就是花呗》。视频中的三个年轻人,一个人买了萨克斯,一个四处旅行,一个置办了办公室创业,仿佛印证了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与之相仿的是,京东白条广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告诉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亲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机场星巴克吃泡面,和两亿人同一天放假,号召年轻人使用京东白条消费,“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有白条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两支貌似积极的广告都在极力消费年轻人的痛点,将提前消费描绘成为正义的、必要的、有追求的。它挑逗着搭地铁、吃外卖、租房子的普通人:戴上AKG耳机,说走就走满世界浪才算对得起自己。
然而,花呗和白条的本质皆为小额消费贷款,其针对的人群是资金有限,冲动消费的大学生群体。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普通高校的学生支出中,购买衣物仅次于饮食消费,其次是社交娱乐、通讯交通,学习培训则排在最后。去年双11,高校学生消费总额超过30亿,人均1个包裹。在知乎上匿名写下自己深陷网贷泥潭过程的孩子们,无不是把钱花在了电子产品,恋爱开销,衣服鞋子上。
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元,年消费总额达到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对于这样一片庞大汹涌的蓝海,足以让各路商家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分一杯羹。
3别让花呗透支你的人生
我问过身边的一些同学朋友为什么会选择用花呗,大多数的他们给出的答案都是一个字:穷!
我也理解他们所说的那种穷,并不是所谓的穷困潦倒,而是他们想要的实在是太多了,却什么也买不起,他们的收入存款远远满足不了自己的物欲。
为了能买的起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选择了花呗,信用卡,贷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花呗、信用卡额度等于可以用的钱等于自己的钱。
终于在分期了好几次之后,偶然发现这个月的账单已经积累成自己承担不起的三位数、四位数,才会开始慌了。
一旦逾期支付,消费贷外包的催债公司会打电话给你的父母、同学、支付宝好友,让你陷入恐惧和羞耻。
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通过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建立的“社交购物模式”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买一件,7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社交网络上的穿搭文会引发购买的欲望。49%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偶像代言产品而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不合适的东西,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香港、台湾、德国、意大利。
4通过消费符号建立身份认同注定是场悲剧
近日,盈科深圳律所女律师张小姐的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