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资阳交通
资阳医院
资阳美食
资阳新闻
资阳房产
资阳天气

资阳这个不到十万人的小镇,凭什么发展得这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悠悠岁月流,时光的脚步从未停留,故乡的一切也不断在更替。伴着尘世的喧嚣,资阳这座城市一直在不断奔跑。我们以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演变,带你走进故乡、故园、故人、故事。

第一期,邂逅雁江.中和

(长按识别   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东北部的中和镇,与丹山镇、保和镇相毗邻。居于中间位置的中和镇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却像一颗蒙尘的明珠,被以“胡凉粉”、“白塔”出名的丹山镇和被称为“董钧故乡”的保和镇夺去光芒,数十年来默默无闻的中和镇像一位被人们遗忘的“过客”。

中和镇,中和人梦想起航的地方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和人,虽在中和呆了十八年有余,但像这样深入的去了解家乡的“前世今生”还是第一次。中和镇犹如一只蛰伏多年的鸣蝉,历经寒来暑往、世事考验,如今一朝破茧而出一鸣惊人。

  在这片梦想起航的土地上,无数的人在这里出生、成长、生子……有的人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也不曾离开过,有的人在外打拼最后还是选择回到这个地方。

  可是,你真的了解中和镇么?接下来镜头将追随我的脚步,带每一位家乡人看中和镇这二十余年来的变迁和发展,为你展示中和镇的风貌变化、人文现状与发展情况。

前世:千年岁月蹉跎

“明珠”蒙尘,茫茫前途未可知

时光更迭,中和镇的历史可从唐代追溯至今

  中和历史悠久,经历了唐(蜀丹山县)、宋(隶磐石县)、明(归资阳北县)、清(年移宝台寺香馆建中和场)几个王朝的更替。在年置中和乡。之后更是经历多次区域变化,直至年撤区并乡建镇,中和镇正式建立,原属中和区管辖的太和、中和、凉风、龙潭四镇乡合并到其中,镇人民政府驻地中和场。

新的场镇老旧的一切

前进之路用尽全力开拓

  破旧的老街、黢黑老旧的居民房、狭窄幽暗的商铺、在风雨里飘零的小学教室、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村路……这些老旧斑驳的景象在多年后也未遗失在岁月里,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从小便生长在镇上的我,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镇上那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贯穿了我人生最初的那六千八百多个日夜。如今午夜梦回依然能见到它,约三百余米长的它串联起上场口与下场口,狭的街道上布满了不知几辈人留下的足迹。

  老街的两旁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商户,中和镇有着双号逢场的风俗。一到逢场天,往日里冷清的老街也热闹了起来,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街叫卖的商贩,当年年幼的我最爱这样热闹的场面,与玩伴一同从老街的街头嬉戏到结尾,看街上的新鲜玩意儿。

  从石梯沿阶而下,一家有些年月的铁匠铺映入眼帘。铺里主要打造一些铁锅、菜刀、锄头等生活、农业工具。铁匠铺旁边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开的杂货铺,那时候在那个杂货铺里花了不少零花钱。

  再往里走,有一家牙科小诊所,也算是当时场镇上的唯一一家牙医。可以说是我童年的噩梦了,幼年时换牙齿需得拔牙时便被父亲“押”着去那里。医生用着老式的麻药敷在需要拔牙的地方,麻药生效了医生拔出钳子一下便将乳牙扭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麻药的臭味与血腥味在嘴里回荡。

  牙医诊所的斜对面上楼梯,便是老镇政府的所在地。是孩子们玩耍的福地,特别是夏天,院里茂盛的大树更是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大家聚集在院子里嬉戏,在大树下乘凉。

  再往深处走,有个暂时存放猪的地方,被镇上的人喊作“猪屎坝”。印象中的这个地方又臭又黑,每次经过时都是加快速度跑过,通过之后气喘吁吁还有一种“逃过一劫”般的放松感。

  我与老街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总而言之,老街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无比清晰,每一处都留存着我成长的痕迹。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回望过去,场镇需要发展,中和人民需要提高生活条件,前进之路就得用尽全力去开拓。

  建镇后的中和如冬眠的蛇一般慢慢苏醒,二十余年时间,努力蓄力发展。

  同时场镇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在道路交通上,从仅有的一条石板老街变为水泥浇铸的公路四通八达,全镇通村公路纵横交错,以镇区为中心,可通往各个乡镇以及资阳城区。

  中和镇以良好的势态发展着,但它并未止步向前。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三级客运站的建设,镇区面积迅速扩大到1.5平方公里,有街道8条,还开始了老街的改造计划。并在年成为四川省21个重点建设镇之一,依托遂资眉高速,新机场高速,打造资阳东区工业集聚区。

“明珠”不会永远蒙尘

中和镇正慢慢显现出它的光彩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和镇结合找准自身的优势四处寻找机会。把握住机会的中和镇近年来飞速发展,遂资眉高速从这里通过,场镇的边界上还建起了高速路口服务站,高速路为中和镇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高速路口收费站

▲场镇航拍图,能看到四通八达的公路

  老旧的街道进行了修建,黑黝黝的柏油路拉通了整个场镇,平整宽敞。往日的老街进行了改造,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一马平川的大马路。良好的资源吸引了众多工厂入驻,工业园区从镇子里拔地而起,镇里的人除了种植农业,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你能看出哪一条是改造后的老街么?

▲蓝色的工业园区区,异常惹人注意

▲旺鹭食品厂区

  站在老街入口处一眼望去,平坦大气的公路延伸向远方,这对一个久久未回中和的人来说太惊艳了,从未想过以前陈旧的老街会变成如此高大上的模样。

▲以前的老街入口处

▲老街上的镇政府大楼

老街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让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和人都为之震惊。漫步在老街街头,只能从那零星一两家老铺面才能确认这是曾经的老街。

  这家弹棉花的铺面应该大多数中和人都有印象,家家户户应该都去这家店里弹过棉花,从我小时候便开在此处,至今依旧在经营着生意。

  在之前,这是老街上的一家照相馆,上面摆满了照相用的道具,那个黄色的亭子自己小时候照相还站进去过。如今照相馆已经变成了饭店。

  从老街往下便可到镇上的农贸市场,几乎每个市场里都会有这样的小茶馆,当地的人们在闲暇时刻便到小茶馆里凑一桌消磨时光。

  不逢场的农贸市场显得格外的安静,只有一两户店家依然招揽着生意,小镇上的慢生活节奏体现得淋漓尽致。

退出农贸市场,往另一个方向走去,可以到达中和中心卫生院。沿途经过一些让人无比熟悉的建筑。

▲中和供电所

  因为镇区建设的原因,卫生院周围的老旧建筑几乎不见了,卫生院在平地上格外显眼,以前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角度来看到卫生院。

▲中和中心卫生院大楼

从卫生院出来,再慢慢往上场口走去。一路上去感受,镇里发生的变化和所保留的我心里都无比清晰。

现在镇上有一家看起来像模像样的KTV,以前镇上别说KTV了,脸吃夜宵的地方都少得可怜,镇子发展了,镇上的人娱乐方式也更多了。

图中的地方就是镇上的粮站,纵使如今中和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这里依然是老样子。幼年时没少和玩伴去这里撒欢,经过这里时仿佛依旧能听到当初留在这里的欢笑声。

偶遇一位运输垃圾的叔叔,使用着原始的工具运输着生活垃圾

  粮站旁边的招待所,这样的房子现在已经不常看到了吧。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在这个招待所里住一晚依旧便宜得让人咂舌。

▲镇上唯一的一个车站,依旧是记忆里的旧模样

沿着街道一路往上,干净的街道稍显冷清。街边时不时会遇上一两桌休闲娱乐的人。

▲镇上的派出所

街上收废品的老人,给这略显清冷的街道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

这一家卖家电的从我记事起便存在至今了,镇里的人家里的家电大多是从这里购入的。

镇里的有座电影院,平日里不对外开放。学校里开展观影活动时,学生们便成群结队的往那里赶。有杂技团或表演的团队来到镇里时,必定会在电影院里进行表演,电影院里一时间热闹非凡。如今再寻电影院,却发现只剩下一片废墟。

▲沿着楼梯上去的左边,便是电影院的所在地

▲曾经的电影院如今不复存在

  同时变为一片废墟的还有被当地人称为“柏树林”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的住房也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废墟上种满了蔬菜,如今只剩一颗柏树孤零零的立在那里。

  这些在我们回忆里扎根的东西,为了更好的发展与规划正在一样一样慢慢消失,我们虽然心有感触,但我们却更心怀期待,期待美好崭新的一切出现在我们眼前。

  依旧在街头招揽生意的摩的师傅,还是在那多年不曾变过的老地方,等着顾客上门。镇里人大多相识,三五两句便能做成一单生意。

邮政银行大楼变化比较大,以前是修在楼梯下面的如今重新修建了,看起来也显得更加大气了。

中和醋厂,酸味纯正、香醇浓郁的中和名特产中和醋便是从这里产出的。

  于年9月建成的中和水厂,设计日供水规模为吨覆盖中和、保和、丹山、回龙、新场等镇乡。水厂的水源取自滴水岩水库,经过几个步骤的严格处理后供给千家万户。

▲滴水岩水库

  镇里的几所学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图中红绿相间的地方便是中和区中的重新修建之后的操场,还记得那时读高中时,操场还是泥土的,一下大雨就会烂得不行,不要说上体育课、做课间操了,就连通过都会糊一脚的泥土。现在这样的操场标准多了,就算下雨也不会影响学生跑操上课。

  中和区中校门口有座桥,桥上的路也被修得平整起来。干净整洁的路面与蓝天白天将校门处迎风飘扬的彩旗映衬得非常漂亮。

  校园外也是修葺平整的乡村公路,这让在从周边乡村来上学的学生也非常方便了,不会受到出行的烦恼。

  中和镇初级中学的大门还是老样子,让人看起来非常熟悉。时隔九年再次走近它,有激动也有感慨。

▲门口处的门卫尽职的守着

蓝天白云下的校园迸发出朝气活力,它见证了我们的青葱岁月。

以前右手边老旧的教学楼也翻新了,贴上了颜色明亮的瓷砖,刷上了白色的漆。

报亭处多了几个乒乓台,学生们围在一起打乒乓球

欲上后操场,在楼梯两边又发现了一些改变。多出了两栋建筑,一栋作为宿舍,一栋作为办公区。

作为镇上唯一一所初中,不仅是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在条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给前来求学的学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恰巧遇见学生们课间操的时间,大家到后操场上锻炼

  曾经那长满杂草的泥巴地,如今变成了水泥铺就的操场,操场上还安装了一些锻炼器材。还记得那时开运动会时都会在后操场上举行,站在后操场上,多年前那运动会上的喝彩声、欢呼声在脑中回响,奔跑、跳远的身影在仍眼前晃动。

  颜色各异的水壶整齐摆放在接水处,这一幕不由让我想起我的学生时代。每晚小自习的时候和同学们挤在一起,在暖色的灯光下接水。

稍加修葺的林荫小道上,陆续跑过一群学生。停下来打听,原是学生在训练体能。

操场上有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学生们活力四射生机勃勃,做着俯卧撑的他们脸上未见一丝疲惫,嘴角露出的是自信的笑容。

  除此之外,中和镇还利用自己农业大镇的优势,努力创新农业+旅游的模式,打出自己的名片。吸引更多的   我徜徉在这片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寻觅当年在此留下的印迹,从中感受中和镇建镇至今二十余年来激情燃烧的岁月。

中和镇犹如那拂去灰尘的明珠一般,静静的立在那里也早已熠熠生辉。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见证了它的蜕变,故乡的人们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它的变化,一个集工业、农业快速发展的大镇轮廓正在逐渐显现,未来的中和镇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遇见资阳》第一期走进了雁江区中和镇,接下来网友们希望我们走进哪个乡镇?

请在下方留言

说不定下一期我们就来到您的家乡

为网友展示不一样的风土见闻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搞啥子!突然朋友圈所有的资阳人都在说“景天舞蹈”催泪!深夜直击资阳家长为娃读书通宵排队,场面太感人!母亲节特辑│多久没有和妈妈合影了?这群资阳人的回答让人泪奔省级财政扶持!资阳这11个镇的人要笑安逸了!

厉害了,我的资阳!全面爆发,资阳人的身价将要爆涨

资阳西门桥有人跳河?两个小时后一具男尸被打捞起!权威真相公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全景中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yangzx.com/zyms/2357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