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一体化,天立旗舰校
书香牛年悦读以致远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熟点梅花天地心。”宋代大儒朱熹一首《四时读书乐》将读书的乐趣讲的淋漓尽致,在这漫长的寒假里,老师们不仅尽享闲情逸致的时光,同时也不忘充实自我,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们读了哪些书,又交了哪些“好朋友”!
《一个人的朝圣》
—周美艳老师分享
主要内容:《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直到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读书感言:
哈罗德的朝圣之旅出发是为了好友奎妮,期待一个奇迹,走在朝圣的路上,却是寻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朝圣,不是为了已存在的美好事物,更是在这过程中寻找美好的事物,或成为美好。每个人都有许多面,或好或坏,或美或丑,或迷茫,或些许糟糕,需要这样一段过程和时间,去寻找美好,去重新认识自己,去重新定义爱与被爱,一个人的朝圣,不仅仅是迈开双腿走在路上,更是心在路上。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彭梅老师分享
主要内容:这是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魏勇的随笔集。作者在书中真诚分享好课的秘密: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教师要以真实的自我跟学生相处,选择与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学方式,需要跨界,要设计好的问题。课堂是拆围墙、开窗户的工程。好课要让学生满腹狐疑,要给学生惊喜!
感悟:直白的书名带来的也是直白的文字叙述,魏勇老师在给老师传授如何让学生更喜欢自己的课时,也采用了如何写书才会让老师更明白的方式来表达。
他重点提出,如果老师不能把课本上的内容以学生接受的方式讲解,那便是老师的失败。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脑子聪明,反应灵敏,但对学业却没有热情,聪明劲儿使不上,那是老师没有搭建好梯子,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厌学。
另外,魏老师说到,作为老师,不能只读教育类的书,而且要多与外界接触,不能封闭到教育世界里,否则会狭隘的看待教育。见多识广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新的天地,好课堂要有侵略性。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位于自己的舒适圈,要勇于跳出来,以其他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工作,才会更加明白教育的意义。
《古文就得从小学》
—陈颜彪老师分享
寒假研读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吴春玉老师的《古文就得从小学》,故事性强的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吴老师在编写和选文上抓住了这一点,也能激发学生通读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且这些故事都有一定的寓意,可以说是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涵养道德,陶情操。同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文的大意,本书特别注重对注释的编定是尽量做详细的注释,扫清理解上的障碍,让学生觉得古文并不难。为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本书还设计了创意读写营、背通大闯关、断句游戏厅等栏目,学生可以将读与背诵、读写、迁移结合起来。
古文的启蒙尤其要重视熟读成通。唐代的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刘慎虚“八岁属文上书”;而近代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九岁能日缀千言”……他们从小就能读懂古文,还能写古文,这和从小熟读成诵是有密切关系的。
结合天立学校的办学特色,我认为此书值得推荐,古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形势下,有一本帮助广大小学生开启古文启蒙大门的读物,帮助广大教师和家长引领子走进古文世界的读物,是十分必要的。
我教的一年级,学生们每周要诵读课外的至少两首古诗词。本学期我将要求除了两首古诗词还将增加一篇古文阅读,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诵读,一般一个星期都要背下来。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古诗文的感觉也有所增强。当然,这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浸润其中,才能感受的到。
《正面管教》
—刘磊老师分享
主要内容:
《正面管教》一书是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在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著作。本书从专业的角度结合具体的实例给读者展示了“什么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应该如何完成”,“如何在家庭和学校运用正面管教”等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作者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方法推广案例,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读后心得:
《正面管教》一书让我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为什么我过去的很多做法、想法是错误的,不恰当的;更让我清楚地知道,我今后该怎样做,才会对孩子、对自己更好。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心理和教育情绪明显变得更加平缓,不会再单纯以自我克制的心态“要求”自己要耐心,而是越来越自然而直觉、“本能”地耐心。想到我所教的孩子们,会因我的改变而更加健康、自信、快乐,我就十分喜悦。
《雾都孤儿》
—王敏霞老师分享
主要内容: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出版的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孤儿奥利弗悲惨的身世及遭遇,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凶狠的恶徒为伍,历经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获得了幸福。
感悟:
奥利弗在济贫院长大,因为不忍食不果腹的煎熬向管理人员索要一点粥吃而被遣送到棺材铺当学仆,在向雾都伦敦的逃亡路上误入贼窝,被迫与凶徒为伍……奥利弗的种种遭遇让我不禁为这个只有十多岁的少年的命运感到悲哀。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第一个目的,就是追求严酷的事实。同时他也不吝啬于对善良的人进行塑形,济贫院同伴的安慰,布朗洛先生的收养,南希小姐不顾生命的告密……也让我们在黑暗的社会中感受到不可忽视的温暖。小说反映善和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性中的正直与善良,同时揭露了英国伦敦隐藏在偏僻隐秘街道里的残酷与暴力。但善良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巴黎圣母院》
—刘嫣云老师分享
主要内容: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而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的故事。
读书感言:
这本书是雨果的代表作,作品中不同人物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恶?我们总是注重外表,往往会被一件事物的外表所迷惑,但读完这本《巴黎圣母院》后,我对丑恶与美丽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义。克洛德的道貌岸然和弗比斯的虚情假意就是丑恶,尽管他们都有美的外表遮盖,但让人一旦看清,就深恶痛绝;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达就是美丽,虽然卡西莫多外表奇丑,但他和埃斯梅拉达一样,内心散发着真正的美。《巴黎圣母院》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就是内在美、心灵美。那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人性的弱点》
—杨明老师分享
主要内容:
《人性的弱点》是戴尔卡内基先生思想与事业的精髓,全书通过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则,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藏在人体内的60大弱点,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不断改造自己才能有所长进,直至成功!这让我想起了人们对卡耐基先生的赞美:“世界并不会因为失去卡耐基而停止转动,却因为有了他而转的更好”。
感悟:
《人性的弱点》中关于处理生活中、工作中各种关系的哲理,使我获益颇多:
1、与人相处的技巧。卡耐基先生告诉我们:“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问的方式;尽量设身处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起批评责怪要有益、有趣的多,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是人最优良的品质之一,是生活中交到真心朋友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才能取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生活如此,工作亦然。
2、如何更好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工作?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卡耐基先生告诉我们:“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确实,为人处事就要面对社会中的许多责任、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工作中则更需要责任,一个人能力或许有高有低,但是如果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最起码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3、快乐的生活。当今社会,瞬息万变,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疲劳是每个人都肯定会有的。面对层层重压,卡耐基先生说:“能够分享的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找个适当的机会,约上几个要好的朋友,去健健身,游游泳,放松自己,使自己的身心全部都得到放松,这是焕发活力的好办法。确实,与他人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这样也许你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我想,年轻人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活力,永葆活力,激情无限。
卡耐基先生的智慧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的大门,这不仅仅是对生活哲理的阐述,更是对人性的细细剖析。认清人性的弱点,正视人性的弱点,我们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
《傅雷家书》
—徐世会老师分享
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年至年5月的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读书感言:
舐犊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家庭教育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永恒的话题,《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在假期中资阳天立小学部还开展了朗诵活动,老师们通过朗诵、朗读、演讲、趣味配音等形式展示天立教师的风采。
部分优秀作品欣赏:
廖巧利老师—致橡树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陈蕊老师—Thebestidol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