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资阳交通
资阳医院
资阳美食
资阳新闻
资阳房产
资阳天气

第一期一个资阳籍革命作家的传奇人生

青少年患白癫疯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40225/4343519.html

1

开篇语

年,原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以老战友的身份出席在资阳举办的纪念邵子南诞辰80周年座谈会时,深情地讲述道:纵观邵子南的一生,不管他早先在上海,还是后来在边区,四川待解放时在重庆,所表现的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本色!子南同志英年早逝,39岁便离开了我们,可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和丰富的革命业绩。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是一个革命的文学家、文艺理论家、艺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

高山流水战友情。邵子南在去世41年后,如果能听到战友的这番评价,定当含笑九泉。

作为资阳的革命先辈,雁江四杰之一的邵子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气质和精神?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周年前夕,笔者作为家乡晚生后学,在浩繁的资料,以及他众多的作品中,努力搜寻,试图以自己的方式,还原邵子南的音容笑貌,在故纸堆中发现:尊前笑谈人依旧。邵子南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一、鸡鸣山下出少年

在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凉风村,有一座山名叫鸡鸣山。年4月13日,鸡鸣山下的村子里,乡村医生董克勤喜得一子,取名董尊鑫,又名董聚昌,字少南。其父董克勤又名董洪章,是一个有本事的农民,年轻时曾外出学医,以后就一边种地一边行医,家境日渐殷实。在邵子南七岁以前,其家庭状况已达到富裕农民水平,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将董克勤击倒了,家庭经济条件迅速恶化。为了给邵子南的姐姐筹备嫁妆,病愈后董克勤去到成都行医,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董克勤一心想让邵子南子承父业,在邵子南幼年时便教他背汤头药方,到十岁时才送去私塾发蒙读书。邵子南不乐意父亲的安排,对学医不感兴趣,而对诗书情有独钟,不仅如此,他对新式学堂更是十分向往。年,在邵子南15岁时,以同等学历考入了本县寿民中学(今雁江区伍隍中学)。由于他在私塾学的是“子曰”“诗云”那一套,与新学的差别巨大,所以他在二十八名新生中排名榜末。但邵子南并不气馁,决心迎头赶上。

在邵子南读初二时,学校来了一位名叫蔡净梵的美术教师,他是后来的著名革命家、解放后第二任上海市市长,南津驿人曹荻秋通过朋友介绍来校的一位进步教师。在他的影响下,邵子南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和文学作品,视野逐渐开阔,性格也由沉静变得开朗,常常在同学中发表一些对时事的见解,引起了师生们的注意。

年秋天,邵子南初中毕业了。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邵子南的语文成绩以87分名列全班第一,实现了他“迎头赶上”的愿望。毕业前,曾因毕业会考问题参加反对县教育当局的学潮,邵子南作为学生代表,挺身而出,向考试委员会提出抗议,并在街头张贴标语、发表演讲,与县长展开舌战,让国民党官员狼狈不堪。

初中毕业后,由于父亲去世,家庭经济更加困难,摆在邵子南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听从母亲的安排与一乡下姑娘成婚,谋一份教小学的工作,过安稳的小日子;二是走向生活的大风大浪,去锻造自己,实现心中的文学理想。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一个受过新学教育,受到进步文艺作品影响,产生了进步思想的十七岁乡村少年,身上除了罗曼蒂克外,还有着更大的抱负。在他生活了十七年的川中丘陵,在沱江之滨的资阳,是多么落后和闭塞,又是多么的灾难重重。旱灾、水灾,军阀混战连年不断,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据《资阳县志》记载,就在邵子南上初中的三年里便灾祸连连,年“八月上旬,资阳淫雨成灾,沿江农作物损失巨大。灾民多以野菜、草根、白泥充饥,因饥饿难忍发生自杀多起。冬,二十军、二十一军先后占据资阳。”年9月,二十八军三师驻防资阳。年1月,四川边防军李家钰部占据资阳。各路军阀像刮地皮一般掠夺民众,加害百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邵子南决定离家出走,要在流浪生活中认识更加广大的世界,从而找到改变世界,救民于水火的办法。

从年秋天开始,邵子南在以乐山为中心的岷江流域整整流浪了三年,他在松潘淘过金,在岷江上撑过船,在一家县办小报当过校对和记者,在峨眉山受过戒,当过和尚,后来又去重庆拉过黄包车。按他自己的说法:“当和尚,是以为拿着度牒好到处行走,目的要做一个诗人。”他随身背着的包袱里,放着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一有空便拿出来读。同时,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创作,“在我的一个大本子上写着我的诗。”

邵子南后来在回忆这段流浪生活时,曾于年5月在晋察冀《边区文化》上发表《一个诗人的自述》,他写道:“我像一个小流氓似的从这个镇走到那个镇,像小流氓似的生活着。吃完了饭,还少几个铜子,于是这样对老板说:哪个男儿不出门呢?你不能担着钱跑遍天下呀!你以后到我县里来,我招待你好了!”老板见这个年轻人能说会道,只身漂泊很可怜,便放他走了。但这样的招数并不是处处管用,有时便整天挨饿,甚至被狠心的店主赶出去。“顺着四川南路走,我一直到了嘉定(今乐山),我另外改了一种生活方式,那便是替人背包袱,这样每每可以获得一个“大财喜”,到晚上可以舒服地喝一口酒,上床睡觉。”

年初,邵子南三年多的流浪生活暂告一个段落,他来到成都,在一个亲戚所开的宝丰银号当见习生。工作之余仍爱读文学作品,一次,为了购买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他曾跑遍了全城,但仍没买到,因而慨叹四川文化的闭塞和落后。他在一首诗中读到,大都市才能享受到优秀的文化成果。得到这个启示,他产生了闯荡“十里洋场”上海滩的想法。恰巧,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促使他下决心离开成都前往上海。一天,他去九眼桥附近给宝丰银号收账,恰逢四川大学来了名家举办讲座,于是挤去旁听,不料讲座听完,账款丢失。这可把邵子南吓坏了,他深知老板不会善罢甘休,自己前程就此断送,根本不敢回钱庄去,真是到了走投无路的窘境,他在望江楼徘徊大半天,是夜只能借宿于江边小船上。

次日,邵子南又从锦江到岷江,一路流浪到重庆。在朝天门码头,他结识了从湖北贩米的船帮,由此便顺着长江水路到了上海,再次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SpaceDayofChina

作者简介

梁才,本名梁朝军,男,年2月生,资阳市雁江区清水乡人。年开始文学创作,年起开始在国内报刊发表散文、小说作品。历任资阳市雁江区南津文化站站长,新华社四川分社《蜀报》地方新闻部主任,云南《东陆时报》副总编辑,香港《大公报》驻云南首席记者。著有纪实文学《我的记者生涯》、《地产江湖的文人印记》、散文集《人在江湖》。现为资阳市雁江区作家协会主席、《资阳人?城市文化读本》执行副主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yangzx.com/zyms/26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