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病房中来了一个老患者,张阿姨,她每个月都会来我们这儿化疗,刚入院,我就发现她情绪不是很好,测量生命体征时,血压有些高,一直以来,阿姨的血压都很平稳,也没有高血压病史,我问阿姨有什么不舒服,阿姨说她老是感觉心里砰砰跳,我让她休息一会儿,再给她测量,休息后测量的血压还是高,心率也有些快
我说:“阿姨,你是不是最近有不舒服啦?
阿姨说:“我最近总是间断的这样不舒服。
看到阿姨的异样,我问阿姨,您最近是不是没睡好,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啦?
阿姨突然眼含着泪,低声说:“你李叔走了。”李叔是张阿姨的老伴儿,卧床多年,每次来住院,张阿姨都惦记着家里的李叔。看着伤心的阿姨,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她,阿姨的泪流下来了,我紧紧握着她的手,能感觉到她紧紧的回握着我,阿姨告诉我,“你李叔脾气可好了,这一辈子也从来没说过我、凶过我一句,他走了,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们农村都是那种大院,院里就我自己。”
我问阿姨:“孩子们呢?”
张阿姨说:“孩子们也让我跟他们一起去住,那总不是办法,我拒绝了,我本身就有病,人家再嫌弃我这个老太太,自己一个人也不怎么愿意吃饭,最近都瘦了,孩子们倒是经常来看我,但我知道我自己也得学会去适应。”
我握着张阿姨的手说:“阿姨,你可不能这样想,孩子们怎么可能嫌弃你,让孩子勤跑着儿,没事多陪陪你,你也不那么孤单。你现在的感觉,能跟我比喻一下么?
张阿姨说:“我现在的感觉就好像掉进了一个黑乎乎的山洞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摸不着,这是一种绝望的感觉吧,我也想跟你李叔一样,离开这个世界,不给孩子添麻烦。”
我听了后,点点头说:“张阿姨,你觉得你的孩子听到您着这种想法回事什么感觉呢”
张阿姨含着眼泪说:“他们肯定会很伤心,他们都是孝顺的孩子。,每次我来住院,都是闺女来伺候我,儿子在家照顾你李叔,要不是孩子照顾的好,我和你
李叔都早就走了”
我轻抚着阿姨的肩膀说:“阿姨,你一直是一个能干的人,你是你们家的主心骨,有句话说,父母在,才是家啊。”
张阿姨说:“我这也是怕拖累孩子啊”
我跟阿姨说:“张阿姨,有你在,孩子才永远是孩子啊!你不要把自己当成“累赘”,你的孩子都需要您。对于叔叔,您也想开点,生老病死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对于亲属的去世,我们总是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无论你多么大的悲伤,都是可以走出来的。你这么伤心,也是李叔不愿意看到的。看你这么难过,孩子们心里更难受。我们得往好的地方想,你不是也说么,家里的小孙子最听你的话,最喜欢吃您做的饭,这个家庭哪哪都需要您呢。”
张阿姨和我对视了一眼,说:“是啊,姑娘,和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想开点了,我要调整好心态,替你李叔好好活着。这一大家子人,还离不开我呢”
我静静的听着张阿姨跟我说着她的故事,我能感受到她的情绪慢慢稳定了,或许她现在更需要的是一种陪伴,一种安慰。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张阿姨,她的生命体征平稳了,情绪上也好了很多。张阿姨说,她现在每天生活都很充实,她比我想象的还要坚强。
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的独特性,也值得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去用心呵护,用心对待。其实我们护士与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与患者生命的一次相遇,在这种相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建构出患者不一样的生命故事。爱在左,护理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让我们与患者在这一段段故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供稿:庞霄
编辑:郝兆飞
审核:冯晓丽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