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怕生病,我是不敢生病。”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许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而在资阳,因病致贫人口比例占贫困人口的60%以上。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资阳市委书记周喜安在讨论汇报中提出“锁定贫困病员,集中诊断病情,分类制定治疗措施,定向落实医疗机构,全域全程包干负责”的思路和对策,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要求资阳抓紧探索创新,为全省提供样板,走出一条丘陵地区精准扶贫新路。
9月1日,资阳市安岳县、乐至县正式全面开展因病致贫医疗救治救助工作。加上之前已经试点的雁江区,针对因病致贫人口的医疗救治救助工作在全市实现全面覆盖。
今年3月,资阳市扶贫移民局和市卫生计生委对全市因病致贫人口开展了集中摸底调查和病情统计,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经摸底调查,全市共调查摸排建档立卡贫困人数人,最终确认患病贫困人数为人,并在雁江区开展先行先试,开展个案病例调查。
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资阳市创新精准帮扶举措,采取集中诊断、一人一策、梯次保障、特殊兜底等方式,切实落实医疗救治救助系列政策措施,破解全市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8月6日,资阳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因病致贫医疗救助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按照资阳市委市政府要求,确保医疗救治救助全覆盖,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切实解决贫困病员的具体困难。
集中诊疗点现场
目标任务:实现5个百分百通过各类医疗保障资源的整合,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贫困人口“报账一站式、结算一次性、治疗包干式”的医疗救治救助制度和政策,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补充医疗保险参保率%,贫困人口特殊补充医疗保险参保率%,应救必救救助面%。基本建立与脱贫攻坚战相适应的医疗救治救助服务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医疗扶贫服务到村到户到人,贫困患者“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的目标。
政策措施: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两基金实施医疗机构减免、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贫困人口特殊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卫生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爱心医疗基金救治的“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两基金”梯次保障政策,实现扶贫对象医疗费用“微支付”或“零支付”。
一减免:医疗总费用(不包括生活费、药品费用)减免5%
发挥医疗机构公益性职能作用,扶贫对象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诊疗后结算”的制度,并一律按医疗总费用(不包括生活费、药品费用)的5%进行减免,减免后再进入各类报销救助程序。
四保险:医保梯次保障
医疗保险全覆盖:财政资金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没有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人口建立特殊补充医疗保险,按每人每年元的标准由医保经办机构统一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市级财政通过增加预算,调整扶贫资金支出结构,分别承担贫困人口特殊补充医疗保险费的40%(雁江区)和20%(安岳县、乐至县),县级财政承担剩余比例的保费。
调整保险政策:
基本医疗保险起付金减半,报销比例提高5%;
大病医疗保险起付金减半,报销比例提高10%;
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10%;
贫困人口特殊补充医疗保险全额报销经多层次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按80%以上比例报销医疗保险目录外、临床必需的费用。
一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
将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给予门诊救助;对于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经医院减免和多层次医疗保险报销赔付后剩余的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给予救助。
两基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爱心医疗基金
充分发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爱心医疗基金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支付的补充减负平衡作用,贫困人口经多层次报销和救助后,仍无力承个人负担费用的,统一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或爱心医疗基金实施持续救助。
免费登记领取药品
案例解读提升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点医疗费用“微支付”
4年前,家住雁江区临江镇太子村的李明仲身患双脚股骨头坏死,逐渐丧失了劳动力,本来在外务工的他只能回家做一些简单的农活。然而,每月多元的医药费,一家3口的生活费,女儿读书的学费,不久就将家中的积蓄花光。在摸底调查的过程中,李明仲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51岁的李明仲3月底入院,5月中旬出院,治疗费用共计.91元,在报销了新农合,获得民政特补、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等帮扶后,最终他只支付了元。
据雁江区卫计局副局长秦薇介绍,雁江区从3月份开始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实行“一站式”服务,扶贫对象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诊疗后结算”的制度。新农合提升了5%的报销比例,大病保险救助、民政救助、大病保险报销、民政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减免个人支付5%。除此之外,贫困人员将纳入雁江区的卫生扶贫资金进行救助,确保雁江区域内个人支付10%“微支付”;特殊病情、重大疾病,可向雁江区红十字会提出申请,启动爱心医疗救助基金。据统计,截至8月13日,雁江区有人次入院,人次出院,由乡镇卫医院、医院治疗的有90人次。
定点救助分类治疗因人施治全面救治
7月6日,医院医疗卫生扶贫服务团队到小院镇柏林村开展集中诊疗服务活动,了解到柏林村42岁的贫困患者黄显平身患肠漏,病情已发展到吃进的食物2个小时就从肚脐处的漏洞不断外流。经初步诊断,黄显平的病情需及时入院治疗,服务团队立即通过绿色转诊通道,医院接受治疗。
据资阳市卫计委副主任肖忠介绍,针对因病致贫医疗救治救助工作,资阳市建立了四级医疗机构定点帮扶救治制度,科学研判每位贫困患者个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预期,确定定点救助医疗机构。一般疾病由所在地的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救治,严重疾病医院医院救治,病情特别医院医院,实现归口管理全覆盖,做到因人施策,因人施治,全面救治。同时,针对不同病情,资阳市制定了分类治疗措施。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通过健康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帮助贫困患者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对一次性能够根治的疾病,组织市、县专家团队,下乡开展集中诊疗服务,争取一次性予以彻底治疗,帮助患者治愈疾病,恢复劳动力。
李百灵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郑先聪段玉清
本文编辑:张通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