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青岛要打造国家级消费中心城市。目前,国家商务部已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那么,青岛可以利用胶东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平台,优化日韩国际产品资源,在山东地区优先培育和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记者:全球空港经济发展主要有物流型、商务会展型、休闲旅游型和多元复合型等四种模式,您认为青岛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朝着哪一个方向努力? 赵月华:从理论上讲,很多学者为了研究全球空港经济发展模式的便利性,将其分“物流型、商务会展型、休闲旅游型和多元复合型”四种发展模式,其实,全球空港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简单地分为这四种模式,还有很多种。 青岛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而且是胶东半岛的核心城市,具有很强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交通优势、城市规模优势和城市创新优势等,尤其具有面向世界的海滨资源优势,这是青岛有别于国内内陆城市甚至其他海滨城市的最大的优势。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作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而且位于面向北美、欧洲和亚洲的节点航线上,应充分利用其空域航线的资源优势,像韩国仁川机场一样,重点开发超远程的国际航线,这样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就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以临空经济为发展平台的航空大都市,就有了“破题”的可能。简单说,青岛要发展成为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综合型航空大都市。3青岛发展临空经济的重点应是国际化 记者:目前,很多城市均把临空经济作为本地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您认为青岛临空经济应该如何发展?应对标哪座城市? 赵月华:从全球临空经济区规划面积来看,无论北美的临空经济区还是欧洲或亚洲的临空经济区,它们的规模面积都很小,最大的不超过60平方公里,而我国现在审批的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区的规模面积都在~平方公里,这就是我国后发优势的最大特点。 从全球运输机场所在城市规模来看,无论北美枢纽机场还是欧洲或亚洲的枢纽机场的所在城市,除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世界超大型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面积、人口能与国内一二线城市相媲美的很少。譬如荷兰阿姆斯特丹、韩国仁川、新加坡、阿联酋迪拜等城市的面积都很小,但这些城市的机场都是世界最重要的枢纽机场。为什么?就在于这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从青岛新机场的选址、功能定位和规划面积来看,就是想利用新机场发展的新引擎,来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青岛。因而,国际化应是胶东国际机场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其必然的选择。也就是说,没有国际化就没有胶东国际机场的发展活力和激情,就不可能打造成世界级的航空大都市。 在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标城市方面,青岛可重点学习和借鉴新加坡机场、仁川机场、迪拜机场和史基浦机场等,当然,这些机场各有特点,各有优势,但青岛胶东机场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客观吸纳,不能照搬照抄。从国内机场来看,大多数机场都在规划、论证、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特点,因而,青岛胶东机场或临空经济要采取创造性学习、批判性借鉴,才能找到自我。 记者:项目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决胜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胶东国际机场周边很多项目正在聚集,主要以物流、仓储等类型企业为主,相比之下,高端制造业、高端航空产业等相关项目落地的较少,您认为瓶颈在哪里? 赵月华:青岛对胶东国际机场或临空经济区未来发展的期望值非常高,招商的时间非常短,但招商的任务或压力却非常大,每个城市都是这样。但需要解决几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青岛胶东机场的临空经济区战略规划、产业规划或整体规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临空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临空经济认知的不断深化、国家宏观环境和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等因素,临空经济区整体规划可根据新变化尽快做出调整。 第二,青岛胶东机场的临空经济区每个功能区的产业规划,要独立论证和研究。由于临空经济区每个功能区各有其特点,产业各有其特色,尤其随着招商活动的不断开展、招商对象的不断调整,在确保产业精准定位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适度对其微调。 第三,要抓住航空产业的特点,灵活招商。由于航空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融合度高、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因而,青岛胶东机场的临空经济区的招商对象,并非都是飞机整机制造、发动机整机制造或其零部件制造,也并非都是与航空产业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只要适合于依赖机场发展的高端产业都可以,譬如会议会展、商务办公、国际营销或管理咨询、国际会计等,都是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产业。同时,要利用青岛现有产业特点,重点筛选大型企业集团到临空经济区去发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招商目标。文/风口财经记者王贝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