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而资阳市在3月19日至5月1日期间,就曾以“五允许、五规范”等新举措适当放宽“摊贩经济”限制,以此为刺激消费、稳就业保民生争取更多缓冲空间。
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揭开新方向的可能疫情期间,资阳市为了助力经济、加油民生而发布了“五允许、五规范”举措,其中提到,在不影响通行、不沿街叫卖、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卫生等的前提下,在规定区域和时间内,允许占道和越店门经营。
记者从资阳市商务局了解到,截至5月初,资阳市餐饮商家复工率98.23%,总共提供岗位个。而流动摊贩虽不在统计数据内,但能发现,限制放宽期间,他们也为城市复苏点燃一缕烟火。
因摊贩经济肆意发展,5月1日起,“五允许、五规范”按下暂停键。
而这43天“试水”,让小摊贩和城市治理者都有了一些思考。
多方观点:愿意共存。
5月28日,记者走访了主城区梅西商业街、土祖庙街、大东街等街道,发现一些流动的小摊贩和越门经营的商家依旧与城管打着“游击战”。
一位卖水果的小摊贩见到扛摄像机的记者,表示他有话要说:“前几天我看了新闻,那资阳会不会允许我们摆摊呢?我们摆摊是为了生计,不是为了搞得脏乱差。”
旁边几个小摊贩纷纷发声:“如果能摆摊,愿意配合统一管理。”
相对摊贩,投资更高的店铺又如何看呢?
土主庙街一位餐饮店主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生意不好,前段时间允许在门口摆桌子了,确实客人多一些,毕竟疫情期间谁也不愿意闷在店内。”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摊贩和商家普遍希望占道越门经营得到“松绑”。
既要“合理生存”就要规范管理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占道、摆摊,但并不是“放任不管”,摊贩经济“过度生长”将影响城市文明。
中学路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不允许小摊贩乱摆因为他们影响卫生和交通。但如果能规划个合适的地点统一管理他们,我觉得能接受。”
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宣传科科长鲁勇表示:“‘五允许、五规范’举措出发点是为刺激基础消费,但摊贩经济因其特点很难管,又反过来影响市容市貌。这次探索对资阳市城市管理体系提出了更系统、更精密的要求。”
“在中央文明办发布新规定后,资阳市相关单位各级部门已经在四川省统一部署下,结合资阳市实际情况,开始细化、优化相应“施工图”,不断探索摊贩经济和文明和谐共处的平衡点。”鲁勇说。
快评:摊贩经济该管的是“野性”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总聚集在人来人往的小街小巷,带来便利的同时影响城市形象,让人又爱又恨。
让人爱的是,小摊贩带来的方便和烟火味;让人恨的是,小摊贩走街串巷破坏环境卫生和文明。
从全国推行文明卫生新风尚以来,各地上演着城管和小摊贩街头“游击战”的故事,随着剧情发展,一些管理措施相继出台,以“夜市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各种形式向小摊贩伸出“言和”的橄榄枝。
然而,部分小摊贩总是以其“独立特行”的“倔脾气”而“婉言拒绝”。“游击战”逐渐变为“拉锯战”。
以往的管理手段是对摊贩经济“一刀切”,而今年受疫情影响,摊贩经济不仅增添城市复苏的活力,还能缓冲民生经济。疫情让很多人重新审视摊贩经济的双向作用。
摊贩经济肯定该管,但最应该管的是它的“野性”,这对城市管理体系的精细化和系统化提出更高要求,也是一个全系统探索和自我辩证更新的过程。
文明和摊贩经济,如何从“零和博弈”变“正和博弈”?让大家拭目以待。
资阳新闻传媒中心
来源:资阳网
记者:郭菁
摄影:黄佳丽
编辑:王文萍
审核:刘学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