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蜀人原乡”品牌
我们共同努力
□资阳日报记者张方金范宇易鹏
用“蜀人原乡”
提升资阳文化软实力
□专家访谈
卢加强,四川省艺术院院长、四川省艺术产业协会主席、中国社科院美学博士后、著名文化旅游策划专家。
提及资阳,对于多数外地人而言,是一种模糊的认识,可能会和我产生一样的疑问:资阳是谁?资阳在哪里?这在一定程度表明了资阳城市文化符号及气质精神的不够鲜明。近年来,城市的发展表明,用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地方软实力,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路径。要打造资阳城市文化名片,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既有的传统文化符号的影响力还有多大,要厘清哪些才是资阳城市文化的第一品牌。
作为“蜀人原乡”的重要支撑,“资阳人”是资阳目前在国内外辨识度最高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如何将这特征显著的历史文化符号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显然下的功夫远远不够。“资阳人”作为旧时器晚期头骨人类化石的重要发现,遗憾的是,当下还缺乏学术的基础和氛围,没有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和确立应有的学术地位,没能在中国,乃至亚洲、全球占据至高的学术地位。
基于此现状,资阳该怎样在日益发展的市场浪潮和城市化进程中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发出自己独有的声音?
卢加强认为,利用“蜀人原乡”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资阳城市文化名片,首先需要解释清楚何谓“蜀人原乡”。他表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和丰富“蜀人原乡”的内涵:第一,远古蜀人原乡;第二,以安岳石刻为主的文化原乡;第三,以长寿之乡、两湖一山、安岳柠檬等为主的生态原乡。
这是卢加强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密码“”,或可打开资阳挖掘“蜀人原乡”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大门的基本前提。那么资阳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融合与嫁接呢?卢加强也给出了他独到的见解——
“1”指的是一个中心,就是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为中心。比如资阳提的“三贤”文化,不是第一品牌,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结合孔子向“三贤”之一的苌弘请教乐理这一历史事件,从道德层面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礼乐”文化符号,打造“中国礼乐文化之乡”。
“2”指的是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具有不可垄断性和可以复制再生性。资阳应借助独一无二的“资阳人”,打牢学术基础,形成学术氛围,力争在古蜀文明的交流与构建中拥有独特地位,全力构建“蜀人原乡”城市文化名片,抢占文化制高点。
“3”指的是三圈,核圈、体圈和壳圈。“核圈”指的是文化创作的结果、成品和内容,资阳要以文学、音乐、舞蹈、书画等文艺形式呈现“蜀人原乡”优秀历史文化资源;
“体圈”指的是出版发行、报刊媒体、影视(动漫)、文化旅游、娱乐收藏等文化产业,资阳可将“蜀人原乡”融入这些产业,形成文化产品;
“壳圈”是文化和其他行业的结合,提升其他行业的附加值,如文化与农业结合的“柠檬之乡”,接下来资阳可更多考虑“蜀人原乡”与工业、旅游业、农业等行业,特别是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升。
“4”指的是四种关系: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开发;事业与产业。“蜀人原乡”在融入世界过程中,要注意吸收世界元素,打开资阳格局,放开蜀人胸怀,打造出世界+民族和传统+现代的优秀作品。
同时,还要注意对“资阳人”遗址的基本保护和科学开发“资阳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考虑修建“资阳人”陈列室或博物馆。
“5”指的是五要素,它是构成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五个重要环节:项目、产品、品牌、受众、企业。资阳在定位、开发和打造“蜀人原乡”这张城市文化名片时,不可或缺。
以“蜀人原乡”提升资阳城市文化软实力,还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传播到其它地区,形成影响力,进一步巩固“蜀人原乡”凝聚力。
与此同时,资阳要更多思考深度融入成都大都市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城市风格的差异化,努力在熟悉和陌生中构建城市不可或缺的魅力。同时,要思考如何让“原乡”有滋有味、有形有色,以及如何与三星堆、金沙、宝墩等文化共同丰富蜀文化,形成更大影响力,占据更大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就可以宣传资阳的城市个性和城市内涵,以此为动力,提升城市的个性宣传和文化内涵,从而形成城市认同感。
部门行动强力推进文化品牌打造
彰显“蜀人原乡”文化特色
石朝武(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打造“蜀人原乡”,提升资阳文化的内部认同度和对外影响力,文化行政部门责无旁贷。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城乡建设中的考古勘探发掘,也约请考古专家研究,以丰富“蜀人原乡”史实佐证。与此同时,围绕“资阳人”、苌弘等大型历史文化题材打造了一批舞台文艺作品,在首届四川艺术节上倾力推出了“蜀人原乡?溢彩资阳”专场综艺演出;去年初,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如期落成“资阳人”头骨化石纪念碑。下一步,将着力从三个方面为“蜀人原乡”的进一步打造做出努力:一是以博物馆建设为契机,加大“蜀人原乡”的研究发掘及文脉梳理,努力寻求更多的史实支撑;二是组织文化艺术创作人员进行“蜀人原乡”故事及舞台文艺作品创作,强化“蜀人原乡”文化传播;三是谋划“十三五”文化发展中强力推进“蜀人原乡”文化品牌打造,与此同时,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为资阳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特别是彰显“蜀人原乡”文化特色,出谋划策,多作贡献。
极力打造“蜀人原乡”名片
推动地方历史文化向旅游产业迈进
张泽淼(市旅游局副局长):
目前,由市旅游局牵头,梳理了“蜀人原乡”“石刻之乡”“红色帅乡”“湖泊风光”等四张旅游名片,并把“蜀人原乡”放在旅游品牌首位,推动地方历史文化向旅游产业迈进,用长寿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等作为具体支撑,极力打造“蜀人原乡”这一城市文化名片。近年来,市旅游局一直致力于推广“三贤文化”,多次召开研讨会挖掘文化内涵,并打造了“三贤文化”主题酒店,推出了王褒茶、苌弘御酒等文化产品,并推动撰写出版了《苌弘传》,极大地提升了“三贤文化”知名度。同时,以“蜀人原乡”为背景与依托,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的开发与打造,形成了雁江保和生态旅游度假区、简阳东来桃源、安岳魅力柠海、乐至孔雀生态园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点。
旅游开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以怎样的形式来塑造“蜀人原乡”这个品牌,是市旅游局不得不深入思考的课题。“十三五”时期,市旅游局将依托“蜀人原乡”,推动资阳区域内全域旅游的构建,打造国际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争创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进区。
推动“蜀人原乡”在校园传播传承
增进中小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热爱
干劲(市教体局副局长):
按照地方教本课程促进中小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认识与热爱,市教体局曾编写《可爱的资阳》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并组织全市中小学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推动资阳优秀历史文化在校园传播、传承。同时,推动中小学根据地方历史文化提炼办学精神,以显性物质文化呈现优秀地方历史文化,如乐至以陈毅元帅构建校园文化精神,在乐至中学建有陈毅雕塑。
了解“蜀人原乡”,要具体到对历史文化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认识,比如苌弘、秦九韶等具体历史文化名人,这样更利于中小学生认识家乡,汲取优秀的历史文化精神。推动“蜀人原乡”在校园的传播、传承,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中小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水平;总结、提炼资阳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加强地方和校本教材的建设;积极实施地方和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蜀人原乡”的各个方面;通过校园网、广播、橱窗、宣传栏等不同形式与载体,加强“蜀人原乡”的宣传,增强学生的认同;组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了解、发现、探索、研究“蜀人原乡”,形成自身的研究成果;让“蜀人原乡”优秀文化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各界声音“资阳人”非常接近“现代人类”汪友伦(原汶川县文化馆馆长):
我去北京的博物馆参观过“资阳人”头骨,跟元谋人、山顶洞人的头骨有很大区别,北京山顶洞人头骨是扁的,云南元谋人头骨更扁,而“资阳人”头骨很圆,跟现代人头骨差不多,在我看来,“资阳人”非常接近“现代人类”。
“现代人类”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可能就是几万年,“资阳人”出现在三万五千年前,中华文明才五千年历史,古羌文化、氏氐文化也都只有几千年。从头骨的形状来看,“资阳人”的大脑已经是很成熟、发达了。
“资阳人”精神是当今资阳人最神圣的标杆唐俊高(资阳市作协主席):
“蜀人原乡”是一个地域性概念,它指的是出土过“资阳人”头骨化石的资阳这一片广袤大地,指的就是资阳这一片秀美山川。
“蜀人原乡”是一个文化性概念,这文化的DNA就是三万五千年绵延不绝的“资阳人”精神,上至苌弘、陈抟、秦九韶,下到陈毅、谢无量、周克芹等古今贤达,就是这一精神在亘古传承中的杰出代表。
“蜀人原乡”是当今资阳最宝贵的遗产,“资阳人”精神是当今资阳人最神圣的标杆。千古沱江大浪淘沙,悠悠时空荡尽浮华,唯有真正的“资阳人精神”才配与“蜀人原乡”同存共辉。我辈资阳人,当更珍惜,当更奋发,当更有为!
资阳是当之无愧的“蜀人原乡”周叔勋(原资阳县文化馆副馆长):
资阳人杰地灵,文化厚重,是远古“资阳人”的发祥地,是当之无愧的“蜀人原乡”。我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已88度春秋,深感自豪。
资阳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大放异彩,尤其是以“资阳人”为代表的持续发展延续三万多年的远古文化、以“资阳三贤”为代表的春秋两汉名人文化、以有多年历史的汉代古城和城郊星罗棋布的汉墓为代表的两汉遗存,堪称资阳市古代文化的“三张名片”。
这“三张名片”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金饭碗”、“无价宝”。由于岁月沧桑,年代久远,现在的人要认识这“三张名片”难度极大,而这“三张名片”正是“蜀人原乡”的核心内容,需要资阳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宣传,才能让“金饭碗”发光放彩,资阳绝不能再过以前那种“抱着金饭碗讨口”的日子了。
立碑建纪念馆加强宣传提升资阳的文化地位汪古翔(雁江区教育局干部,资阳市作协副秘书长):
“蜀人原乡”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我们资阳人是迄今四川省内发现最早的原始人头骨化石。“原乡”一词是否准确,先不论,有立无破,就姑且先让其存在。作为历史文化的存在,这是我们万资阳人叫得响的一块品牌!是为数不多进入了大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文史概念!但与全国其他也发现过原始人遗址、遗迹的地区相比,我们资阳对这一品牌重视、利用、开发得很不够!无足够宣传,无物质载体,外地人到资阳寻踪访古,无地标,无处可去。因此,建议资阳党政应对此足够重视,立碑建纪念馆,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知晓度,提升资阳的文化地位。
挖掘“蜀人原乡”形象化的文化内涵王平中(中国闪小说学会副会长兼四川分会会长,资阳市作协副主席):
我认为,要打造“蜀人原乡”城市文化,除需要有遗址博物馆这样的标志性建筑来支撑外,更应挖掘其形象化的文化内涵。而安岳作为“蜀人原乡”的一个点,有着始凿于南北朝、盛极于唐宋的10万尊“古、多、精、美”的石刻,是名副其实的“国宝”。但目前我们还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上。要开发利用它们,就需要故事支撑。从年以来,我同安岳有识之士先后创作出版了以安岳石刻为题材的散文集《普州览胜》和长篇神话小说《紫竹观音传奇》,在宣传安岳石刻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一些作用,如果能像《妈祖》一样改编为影视剧,更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让资阳的历史瑰宝回到老百姓身边周永东(雁江区文管所所长):
资阳文化遗存丰富,从雁江区出土文物的情况来看,既有旧石器时代的遗物,也有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从几万年前的“资阳人”、“鲤鱼桥遗址”,再到春秋两汉唐宋明清,都有文物出土,还有不少地面遗迹,其中不乏“资阳人”头骨化石、“资阳铜车马”这样的重器,很好地证明了人类文明一直在资阳这片土地上延续。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文物一直都存放在各级文物馆、所里,普通的资阳市民难得一见,更谈不上了解了。所以,要让老百姓了解资阳的历史,了解“蜀人原乡”的内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认为,应该利用“蜀人原乡”这样的契机,加快“资阳人”博物馆的规建,让资阳的历史瑰宝回到老百姓身边,成为资阳人了解资阳历史、树立文化自信的最佳起点。
(此文原载于《资阳日报》年2月23日,此专题策划获四川省报纸副刊作品奖。)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并注明作者及来源!
sbss-身边人、身边事,谈天说地龙门阵摆起!~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