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红宇刘涛杨春悦罗鹏
到年1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合作社已达.4万家,是年的69倍,年均增长60%。在高速增长背后,特别在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促进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厘清思路、把握方向,提升合作社的发展质量。近日,经管司调研组赴四川成都市温江区、郫县、崇州市和资阳市雁江区等地进行了调研,发现调研区实践可为全国合作社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
合作社创新发展已成为自觉行动
从调研看,合作社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升,更加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品种、创建品牌、创新经营机制等,合作社成为当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
第一,从生产理念看,正在由追求产量数量向注重质量安全、绿色发展转变。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培养了成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促进了农药化肥投入减量化、废弃物再利用,逐步形成了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体系。郫县永盛蔬菜合作社所在村是成都市水源地,该村的养殖大户过去粪污直接排放到河里,合作社则组织养殖户将粪污沉淀发酵后形成有机肥用于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种养结合。温江区富农蔬菜合作社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尽管成本较高且产量较低,但蔬菜价格远高于当地价格,合作社收益随之增加。
第二,从科技装备看,正在由被动接受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转变。合作社积极主动与科研机构对接,和发达地区同行联系,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