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说凤岭、凤岭,大家又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喊不?凤岭公园有些什么渊源大家又知道么?
河友“李朋能”在前几日雨后特意去看东岳山远山,画出了一副简图,虽然画工不佳,但是仍然能从中感受到我们凤岭的神韵。不信,河马给你看对比图。
从凤头、凤冠、到凤翼凤尾一个都不缺!到今天河马总算是弄清楚凤岭的来源了。
说起凤岭公园,还颇有传奇色彩,相传从雁城西关外往外一里左右,有山北来,舒展翅膀,一如凤鸟飞翔,因此得名凤台山。海拔米,漫山林木参天,岭接晴空,云影往还,红墙绿树,相映成趣,即资阳古代八大景观之一的“凤岭晴云”。
传说凤台山上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墨,但如今早已经没有了踪影。年,山上建起东岳庙,别称东岳山。每年三月演出戏剧,游客如云。年,三贤祠建于东岳山西麓大道旁。
明朝时期,一位学冠中西的学者王树楠在资阳做知县期间,曾经在山上修建了一座沱江流域最早的一座公园,取名为“章园”。
那是年4月,知县王树楠寻得东岳山赖家坡(今资阳火车站背后的山)宛如凤尾的5亩空地,开辟为园,于当年8月12日竣工。园门楹联是:“江城如画里,梅柳认村前。”并请善画者绘成一图,王树楠则亲自题写了两首七律。
一首为:“竹户松轩面四开,看山不厌百千回。拼将老杜残生事,付与刘伶浊酒杯。烟雨一城秋池满,风霜万里客登台。浮云过眼皆陈迹,且取名花到处栽。”
其二为:“共君梧院溶溶夜,一醉蓉城滟滟霞。明月清风孰宾主,耐颦宜笑有莺花。琴边流水千年意,镜里新霜两鬓华。别有相思在何处,江山到处即吾家。”
园内修建有看云步月台,右修建了可供划船游玩的池子,取名为“野航”,左边的茅草亭子取名为“秋燕堂”,正中为“跨凤山房”,后边是休息下棋的“憩亭”,西端为花蕊夫人祠,塑夫人像,立顺圣太后碑。园子既有休闲的功能,更有许多的文化积淀和传承。
其中,提到古时候的凤岭,其灵*便是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宫廷诗人,资阳汪家坝人,清朝初期改为徐家坝,在今市*府与*泥巴山脚下的一带。夫人姓徐,才貌超人,少女时代即被朝廷选美入宫,被后蜀主孟昶选为爱妃。因为看她体态轻盈,跳起舞来如花蕊飘飞一般,故封花蕊夫人。
但孟昶后来不理朝*,遭到宋朝攻打,孟昶没有抵挡,便带着棺材投降,花蕊夫人也被俘押往宋首都开封府。宋太祖见花蕊夫人容貌、才华出众,让其当庭写一首诗歌叙述亡国的理由,花蕊夫人脱口而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宋太祖见其回答精妙得体,为其女儿身却有大气魄而翘着大拇指称赞。
不久后,花蕊夫人逝世,归葬于莲花山莲台寺前,她的坟墓至今还保留着,具体位置在莲花山烈士纪念碑附近的一大土堆。,西南文教部派学者张圣奘教授到资阳,还专程去考察了花蕊夫人墓。
王树楠把公园里的花蕊夫人祠修建好后,迎神那天,云开日出,彩旗飘飞,萧鼓齐鸣,满屋光芒,仿佛看到了花蕊夫人的芳*。县人严正相作诗来歌颂花蕊夫人:“灵之来兮缤纷,美要眇兮,愁人兮奈何?思夫君兮涕沱。折瑶萼兮焉陈?表独立兮山阿。”意思是凤岭山迎来了花蕊夫人的灵*,在山间飘舞,十分美丽。仿佛看到花蕊夫人一腔愁绪出现在世人面前:“我该怎么办?想念亲爱的夫君而泪流满面,我摘下的仙花又献给谁?”王树楠听了很悲伤,哀悼夫人节高志亮,又感于国家兴废无常,任由列强宰割,于是作散文《章园记》和六首诗,以表胸臆。
民国时期,地方*阀进驻“章园”。年园子坍塌,山上出土了铁锅铜剑和汉代的五铢钱币。次年3月,园子东边的土地庙有龙凤钱砖80余匹。年春,东麓农民犁土时,发现锅剑。年夏天,凤岭公园推土破墓,清理五铢和陶俑,墓砖尽是卷拱楔形,全都被盗墓贼盗掘过。那些纹理奇特的墓砖,浑厚凝重,反映了古代陶业的进步,后又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铁剑等。可以说,这些文物,正是古资阳时期文明的见证。
是不是觉得简直太传奇了,一直都以为资阳只有头骨化石的河友,快来补课了!大家都知道,现在东岳山以及凤岭公园一带都将进行新一轮的翻修整改,以跟上我们现在建设园林城市的步伐。
而东岳山上原有的娱乐设施和建筑也是日渐荒废,只有大家登高之时会游上一遭。今天我们就跟着河友的镜头看看雨后的东岳山又有怎样的风情。
植被丰茂之下难掩破败的气息,不过河马相信,随着景观带的打造,我们的东岳山又将焕发第二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阳风景美图
点击下方“写留言”直接评论说说你记忆中的东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