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陈远扬
12月21日,中共资阳市委新闻发布会召开,对资阳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进行解读。
封面新闻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此次全会,四川省资阳市锚定到年全面建成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以“七个新”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五个高于全省”的相对目标。
“7新5高”
“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作出全市“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围绕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对推动我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次深入部署,意义十分重大。”发布会上,资阳市发改委主任曹汉卿通报称,资阳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迎成都、东接重庆的“双门户”城市,要牢牢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历史机遇,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资阳贡献。
“从目标来讲,就是要实现’7新5高’。”曹汉卿提到,“7新”即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区域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民生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市域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
“5高”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五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着力解决好总量不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构建三大体系
今年是资阳建市20周年,资阳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对“十四五”发展作了新的部署要求,就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当地如何推进落实?
“从措施来看,主要是构建三大体系。”曹汉卿提到,此次全会,资阳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现场城镇、现代基础设施等三大体系。
其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生态圈、功能区建设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动力,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动中国牙谷加快成势和临空经济区产业导入,打造成渝中部现代物流港、安岳柠檬产区等,逐步构建工业“5+1”、服务业“4+4”和农业“6+3+1”产业体系。
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则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服务,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极核、安岳乐至县城为副中心、一批重点镇为支撑的“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临空西拓、产城南延、门户引领、拥江提质,打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支持安岳建设成渝中部重要节点城市,支持乐至建设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培育争创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此外,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将加快建设“7高11轨16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成轨道交通资阳线、成资大道、成资临空大道,协同推动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铜梁至安岳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品质提升行动,构建成资半小时、渝资1小时通勤圈。推进资阳市第二水源、应急水源和县城、重点小城镇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上马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加大安岳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共同打造中国“气大庆”,统筹电力、燃气、氢能、热力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