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重点绘“蓝图”中江:建设全省丘区经济文化强县
年9月,德阳市中江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会议明确了建设全省丘区经济文化强县的总体发展定位。大会以“三个坚持”定原则,以“六大实践路径”明措施,以兴城市强工业谋突破,科学回答了中江“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勾画出中江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美好蓝图。
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油菜基地。
聚焦“精神引领”各项事业创先争优
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中江广大干群凝心聚力、奋发作为。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上工业营收等八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凯州新城被纳入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与中江高新区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年,中江继续吹响高质量发展集结号,计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69个,总投资.4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95.74亿元。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8.32亿元、同比增长5.8%。
中江在经历历史方位、战略位势、发展格局、竞争态势、驱动动力、干部队伍“六个变化”背景下,突出重点、创先争优,精准聚焦、靶向发力,奋力跑出中江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聚焦“城乡共荣”城镇建设提速增效
城市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城乡共荣的美好愿景如何加快实现?
近两年,东江公园各段相继完工投用,小铜山公园、镇江寺邮票公园等“口袋公园”也陆续建成,公园城市生机初显。目前,中江已完成40个老旧小区改造,年将改造98个,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伍城干道扩容完成,干道两侧综合改造扮靓美丽中江。龙家咀水闸全面完工、鹰嘴岩水库完成水下工程,民生水利保障有了硬支撑。随着成都“三绕”建成通车,德遂高速、成绵高速扩容等加快建设,“六高八快四轨”综合交通体系加速形成。
不断强化县域副中心建设,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力将仓山打造成经济强镇、文旅重镇,支持片区中心镇率先发展,带动周边乡镇协同共兴。
聚焦“转型升级”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业发展是富民强县的根本之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年凯州新城新开工项目24个,总投资.7亿元,为打造凯州新城产业集群再添动能。今年凯州新城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4.2%;预计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9.2%。
4月28日,总投资2亿元的中江弘康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顺利开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5亿元,年上缴税金万元,提供就业岗位个。德阳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于年8月入驻中江,今年一季度产值突破万元,二期技改项目正有力推进。四川雄健实业有限公司凯州新城中江挂面产业示范园一期项目,已经投入4条挂面生产线,年产值达到9.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利税在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各企业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年丰食品入围四川民营企业强;宏发电声获评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企业,并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聚焦“改善民生”乡村振兴势头强劲
乡村振兴是强基固本的基础支撑,中江坚定不移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中江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2+2”主导产业,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扶贫产业整体成势、民生保障精准供给、基层治理长足进步。
年,中江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改造农村危房及土坯房户,完成6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新创建“美丽中江·宜居乡村”60个……
年,中江县种植水稻41万亩、玉米77万亩、大豆34.5万亩、红苕18万亩、花生15万亩,进一步托稳粮食生产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肖开丰梁潼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祥龙
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古、多、精、美”的安岳石刻值得更多期待
“距今都一千多年了,看起来还是这么精美、震撼。”近日,“文旅安岳行”采风活动走进资阳市安岳县卧佛院,在参观完景区内的唐代左侧卧佛后,有媒体记者如是赞叹。
卧佛院是安岳县境内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根据造像题记,最早的造像为唐开元年间,这也是安岳石刻的代表之一。当地现存唐宋摩崖造像10万余尊、石刻经文40余万字,遍布全县每一个乡镇(街道)。
近年来,安岳深入实施文旅强县战略,以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区为目标,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当地明确,将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依托重点石窟景区,高品质打造县域北部、中部、东部三大文旅组团,着力构建点状辐射、点面结合、带状串连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安岳卧佛院景区。吴双桂摄
规模宏大技艺精湛浓缩石刻艺术的精华
安岳古称普州,北周建德四年(公元年)设州置县,因“安居于山岳之上”而得名,距今有多年历史。这里诞生了唐代开国名将程咬金、苦吟诗人贾岛、北宋理学鼻祖陈抟、南宋数学泰斗秦九韶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上以“石秀”著称的安岳,还为摩崖石刻造像的开凿提供了必要条件。
“如果将安岳所有造像首尾相连,大约有5公里长。”安岳县石窟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早在东汉时期,当地便出现了以崖墓壁刻为代表的石刻艺术形式。到隋唐后,出现了规模宏大、技艺精湛的以石窟寺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安岳石窟”艺术,不仅被学术界认为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川渝石窟体系的中心节点和中国中晚期石窟艺术发展的缩影。
有别于北方开大窟、造大像的特点,安岳石刻因地制宜,以一山、一壑、一石为单元,或倚崖取势,大窟大像雄伟壮观,或小龛小像密如蜂房。而在雕刻手法上,也更趋于写实和精细,使造像更显世俗化和人性化。这些石窟造像“古、多、精、美”,浓缩了中国石刻艺术的精华,安岳因此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刻)”。
安岳毗卢洞紫竹观音。吴坤忠摄
提出“”发展思路打造三大文旅组团
围绕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目标,基于现有文旅产业的基础,安岳提出了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思路。
何为“”?安岳县文广旅局副局长聂宁波进行了解读:“1”,即确立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一个目标”;“5”,即建设圆觉洞-千佛寨、毗卢洞-华严洞、卧佛院-木门寺、宝森柠檬旅游区-悦缘花谷、鱼龙山-关公湖“五大景区”;“3”,即做优川渝唐宋石刻观光之旅、成渝轴线乡村文化生态之旅、安岳石刻柠檬观光旅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4”,即实施石刻保护、基础配套、品牌培塑、文旅融合“四大工程”;最后一个“3”,即创新资金投入、景区管理、项目推进“三大机制”。
为此,安岳不仅制发了《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的决定》《安岳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在旅游项目、旅游用地、税费、融资等方面还予以倾斜,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每年设立0万元文旅发展专项资金,近几年累计投入文旅建设经费20多亿元。
此外,安岳加快重塑文旅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北部、中部、东部三大文旅组团。其中,中部将依托圆觉洞、千佛寨景区,预计投资19.59亿元,打造集石窟数字保存、展示、利用为一体的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安岳石刻精美造像的一站式体验。
未来,“古、多、精、美”的安岳石刻将值得更多期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