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资阳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立足群众需求,全力以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聚焦“一老一小”拿出务实举措,倾心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台阶少了,对我们需要靠轮椅出行的老人来说,真是方便多了。”近日,资阳市雁江区三贤祠街道四三一社区完成适老化改造,对身边的点滴变化,72岁的王树先老人看在眼里,“这些改造变化,很贴心。”
资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瞄准突出的民生短板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一老一小”办好系列民生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针对老人生活多层次推进适老化改造
四三一社区位于资阳老城区,辖区居民2.5万人,其中六成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社区有不少独居老人,若是在家发生意外,别人都不晓得。”王树先说。
以该社区为突破口,资阳推动社区开展适老化改造:整修户外道路,减少台阶,消除老人出行的安全隐患;增添扶手、长椅等设施设备,方便老人休息;为部分独居老人加装健康监测系统,若发生危险可及时通知社区……全面深入的适老化改造,让四三一社区进入近日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公布的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
适老化改造还在资阳的各类场景陆续启动:不低于60%的配建用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政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和专门引导;老年大学开设“数字课堂”教老人如何使用电子设备……
去年以来,资阳在主城区试点建成并投用3个社区老年学校,与市老年大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首批招收学员余名,实现了老年学校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覆盖,社区老年教育探索迈入全省前列。
资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资阳已将社会适老化改造纳入当地“十四五”规划,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10项行动,解决好老年人生活、出行、办事等方面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