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资阳交通
资阳医院
资阳美食
资阳新闻
资阳房产
资阳天气

老面馒头历经50年的味蕾记忆,每一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觉记忆,

挥之不去的家乡情结才是最美的人间烟火。

资阳大众网全新推出栏目,

找寻资阳特色美食,挖掘美食文化,

带你聆听美食背后的动人故事。

——写在前面的话——

“老面馒头口感劲扎,味道巴适,价钱划算,堪称资阳城区最资格的老面馒头。”隔壁桌的同事啃着手里最后一个馒头,满足地说道。听见老面馒头的名字已不是第一次,对于大家对它的一致好评,我不由得想“真有这么巴适?”,对老面馒头的好奇再次升级,踏上了探寻老面馒头真面目之路。

寻找老面馒头的过程也算是一波三折了,费了不少劲。但也印证了老面馒头在资阳人心中的知名度,上到7、80岁的老奶奶,下到20岁出头的小姑娘都知道,要找卖老面馒头的,在狮子山小区里就有一家,下午去随时都能买到。

▲狮子山小区内的老面馒头摊位

老面馒头的前世今生:时间在变,但不变的却是那份品质

60年代中期,新中国开始建设西部第一家内燃机车厂,这便是我们口中所喊的“资阳四三一厂”,全国各地青年汇聚资阳。机车厂在那时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环境,相当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城市,在这个小城市里,生活服务很完善,医院、学校、食堂、超市……应有尽有。由此成立了一个生活服务分公司,专门管理厂区生活服务后勤的事宜。由于外地来的工人不习惯资阳的饮食,兄弟厂便带了一些北方的厨师过来,这群人带来了老面馒头,于是老面馒头便开始在资阳生根发芽。独特的北方风味不仅让外地来的工人有了家的感觉,更是被资阳本地人奉为舌尖上的美味。

关于老面馒头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当时的老面馒头可是冠绝雁城,多少资阳人想一品其美妙滋味。当时机车厂的食堂不对外营业,厂外的资阳人想吃还得想方设法让厂里的工人带,但由于每个人每天的口粮都是限量的,正是应了一句话“外面的人要吃老面馒头,还得从工人的嘴里抠”。

年前后,厂内的各个生活点开始对外开放,而厂区的食堂在严格的管控下可适当对外出售食物。在年左右,国有企业改制,厂区食堂开始全面对外开放,老面馒头转型逐渐走向市场。

虽然时间不断在变化,老面馒头的命运也在不断变化,设备和管理也不在断在提升。但是唯一不变的却是它的品质,老面馒头的口感依旧和当初一样,有嚼劲,充满了麦香,依然受到雁城人民的喜爱。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50年依然如初,还是一样的配方,当初的味道!”

走近老面馒头,一揉一捏一蒸之间的满满资阳情

如今,老面馒头调整由资阳车城酒店生产。制作老面馒头的工艺讲究,馒头师傅在头一天晚上便要将面和好,第二天早上再对头晚和好的面加碱加面,进行呛面。如果面和不好,蒸出来的馒头不是酸的就是黄的,已经工作15年的王师傅和得一手好面,做出来的馒头可口有嚼劲。

7月25日早上五点四十,小编和同事来到车城酒店的面食操作间。走进操作间,一股特有的麦香扑鼻而来,操作间里干净整洁,馒头师傅们戴着帽子和口罩,确保制作环境安全卫生。

▲车城酒店里的面食操作间

据小编了解,老面馒头只是一个统称,共生产9个品种,分别是:白馒头、甜馒头、豆沙小馒头、甜花卷、咸花卷、荞麦馒头、白糖包子、冬菜包子、豆沙包子。当天用了5袋25kg的面粉,先制作馒头,再是花卷和包子。

面粉先在和面的机器里和匀,再进入擀面的机器,之后进入切面的机器切成坨状,最后进行人工加工。

▲制作现场

每一个馒头的大小都要差不多,而机器切出来的毛胚是不均匀的,师傅们便需要将分量不足的补上去。每一个毛胚师傅们在手里一捏一握就能感觉出来分量足还是不足,最后在手里揉捏出形状,几根手指灵活的操作着,不一会一盘白馒头就成型了。捏好的白馒头要放进机器里进行发酵,发酵过程耗时一个多小时。

▲成型的白馒头

▲白馒头进入机器发酵

操作间里是全封闭的,在制作馒头时还不能开风扇和空调,会让馒头失去水分,蒸出来形状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师傅们在夏季每天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劳作的,非常辛苦。接下来是制作花卷。从擀面机里取出一大块面粉,放在操作台上擀得更薄一些,待到平整的时候,拿油在表面上刷上一层,再均匀的洒上葱花。几个人合力将面团裹起来,进行切块。切出来的面块还需要加工才会有花卷的形状,将面块从中间掰开再那么一扭,就像挽花似的,一个花卷就成了。甜花卷的制作步骤也是如此,只是加的馅不同罢了。

▲和面、擀面

▲给花卷加馅,裹皮

▲花卷成型

做完花卷,该做荞麦馒头和甜馒头了。在少量的面粉里活上大量的荞麦,擀成一块长长方方的面团,将它裹成条状,用擀面杖将表面压平整一些,再切成长条小块。每一块都需要很均匀,非常考验师傅的刀工。甜馒头的制作步骤也是如此。

▲制作荞麦馒头

▲成型的荞麦馒头

▲制作甜馒头

▲成型的甜馒头

紧接着开始制作豆沙小馒头。将一块长条的面团切成两半,放入准备好的豆沙馅,将切口处合拢之后揉搓成小长条。只见王师傅一手搓面一手扯面甩出,竟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看来15年的工作经验果然不是盖的,如此熟练。将搓好的面条叠在一起开始切块,王师傅一手持刀一手将切好的小馒头一上一下的摆了出来,这一手也让人叫绝啊,没个三年五载的怕是练不出来。切出来的小馒头已能见其可爱。

▲制作豆沙小馒头

▲成型的豆沙小馒头

之后便是制作各类包子,有豆沙包、白糖包和冬菜包。将条形的面团切成小块,再将小块擀薄,分别包入不同的馅。白糖包因为加热会融化所以包子要封顶,每个包子在师傅们精巧的双手下都有了好看的形状。

▲包子分豆沙馅和冬菜馅

▲制作包子

在所有的馒头和包子制作完成之后,刚放进机器里发酵的馒头也可以开始蒸了,蒸的时间也要把握好,40分钟为好。一个机器可以放12盘,蒸好馒头之后再陆陆续续的蒸花卷和包子。

▲白馒头发酵后的样子,比之前变大了许多

▲新鲜出炉的白馒头

最先出炉的是白馒头,一个个白胖胖的看起来非常喜人。之后分别是荞麦馒头、花卷和包子。等到馒头冷却之后进行包装。

▲各种成品

▲包装

老面馒头颇受大家喜爱,已融入了雁城人民的生活

包装好的馒头会分往各个点位出售,在资阳城区,老面馒头共有7个点位。小编到其中的车城酒店点位和狮子山小区点位也去打探了一番,购买馒头的都是一些老客人了,老面馒头已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车城酒店外点位现场

卖馒头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呼着前来购买馒头的客人,一句“今天想吃啥口味的”就足以看出这是一位常客,工作人员向我说道:“这个客人就住这个小区,几乎每天这个时候都会来买上两袋馒头。”就算是再美味的食物天天吃也会厌的吧,难道说这老面馒头还有让人白吃不厌的魔力?我想不管是身在雁城的异乡人,还是在雁城的本地人,对老面馒头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吧。

▲狮子山点位现场

悠悠五十余载

老面馒头深深刻进了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它不只是一种馒头那么简单

随着几十年的时间沉淀

它已饱含厚重的乡情

成为咱们资阳的一种美食文化和独有的城市印记

如果你身边也有你心目中的“资味”

请联系-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yangzx.com/zyxw/1851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