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资阳交通
资阳医院
资阳美食
资阳新闻
资阳房产
资阳天气

民生资阳用真情绣好医疗扶贫之花

“我去年住院做手术自己只用了元!现在国家的政策太好了。要在以前,我简直想都不敢想,只有躺在病床上等死了!”近日,记者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代家沟村11组见到了在家休养的邱慧菊,她已经能下地行走并做一点简单的家务活了。

现年51岁的邱慧菊七八年前被检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增大、联合瓣膜损害、心房颤动等疾病,原本比较宽裕的家庭因持续治疗产生巨额医疗费用而陷入贫困。

就在邱慧菊一家一筹莫展之际,年,资阳市出台的医疗卫生扶贫新政策给她们一家带来了福音。年10月8日至12月22日,邱慧菊住医院胸外科进行了手术治疗,她本次住院医疗费用总额为.37元,医院减免.35元、基本医疗报销.04元、大病赔付.37元、基本医疗保险倾斜支付.3元、特殊补充医疗保险赔付.85元、民政医疗救助.73元,出院结算时邱慧菊自己仅花了.73元。这让邱慧菊一家对今后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邱慧菊向记者展示医疗救治救助费用审核结算单

建立“八顺位”机制

贫困患者实现“微支付”

资阳市是典型的丘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一人患病全家致贫、因病返贫特点十分突出。据统计,自去年9月1日实施贫困人口医疗救治救助以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人口共16.89万人被列为保障对象,其中住院人次,住院总费用.99万元,个人支付.16万元,个人支付只占总费用的1.08%,实现了保障对象医药费用“微支付”。

破解因病致贫难题,事关贫困群众健康幸福,事关全面小康全局——资阳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

如何才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对此,资阳市委书记周喜安多次主持市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系统谋划部署,并明确由1名市委副书记主抓。同时建立有扶贫、财政、卫生计生、民政、人社等部门参加的局级联席会议,强化协调配合,认真研究人财物等保障措施,细化经办流程,分解落实责任。

在深入讨论研究和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该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因病致贫医疗救治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资阳市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治救助实施办法》等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广大贫困患者带来了福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据资阳市扶贫移民局副调研员邓时光介绍,邱慧菊住院治疗之所以自己才花了.73元,完全得益于全市实施的全域覆盖的救治救助体系和多元投入责任分担的梯次保障机制。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贫困患者“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该市聚焦因看病难、报账比例低、个人负担重而导致患者“小病拖、大病挨、医院抬”的问题,立足精准排查、精准施治、精准服务,系统谋划全程包干治疗办法和措施,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建立起全域覆盖的医疗救治救助体系。

“我们感到,实现全程全域包干治疗,关键是要解决目录内报账比例低、目录外报不了账的问题,构建一套医疗扶贫救治救助的保障机制。”资阳市医疗保险局党支部书记欧可扬说。

“为此,我们整合各类政策资源,按照‘政策保险+商业保险+兜底保障+社会救助’的多层次责任分担思路,构建了‘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四基金’的梯次保障机制。”欧可扬说,“我们将这种梯次保障机制称为‘八顺位’梯次保障机制。”

“八顺位”是如何运行的呢?

首先是公益主体承担,医疗机构减免医疗费用。扶贫对象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医疗机构减免医疗费用5%(不含药品费和生活费),实际减免3%左右,医院正常运行。

其次是医保梯次保障,创新开展贫困人口特殊补充医疗保险。“四保险”(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倾斜支付)中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共同适当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共约提高了20%的报销额度,保障对象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各保险基金压力降低到最低限度。保障对象剩余的政策范围内医药费用(约10%-15%)由基本医疗保险倾斜支付全额报销后,特殊补充医疗保险专项解决临床必须医药费用的80%,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有效减轻了重大疾病患者的个人负担,财政资金的压力也大大减小。

三是医疗救助托底,基金补充平衡。将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突发重大疾病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并充分发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医疗爱心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的补充减负平衡作用,“一救助四基金”发挥托底作用,实现贫困患者“微支付”或“零支付”。

强化精细管理

确保救治救助政策落地

有了好的政策,落实和兑现是关键。

为使这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见到实效,该市研究制定了《资阳巿农村贫困入口救治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救治救助工作的通知》,形成了医疗救治救助的制度体系和管理规范,确保了医疗救治救助运行协调顺畅,医疗机构服务高效、行为规范。

首先是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该市为全市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没有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人口,建立了统一的贫困人口医疗救治救助平台,并与扶贫、民政、残联、保险、医疗机构等信息平台联网,确保一个平台并联审批,各方支出费用“一单制”结算,实现对象、病情、治疗、救助和报销管理一体化。

目前,该市贫困人口医疗救治救助信息平台和经办平台已全面覆盖有关部门、经办机构和定点机构,实现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医疗服务。向保障对象发放《精准扶贫医疗救助证》。巿、县、乡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安装社会保障卡(医保卡)和身份证双读卡器以精准识别保障对象身份,实行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无缝对接,组建“一站式”服务团队。

目前,保障对象凭《精准扶贫医疗救助证》、社保卡(医保卡)或身份证即可在市、县、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接受治疗,享受医疗救治救助待遇。相关部门和机构在医疗机构设立窗口,各种治疗费用的报销和救助费用实行“一单制”结算、“一站式”服务。

此外,针对资金筹集,该市建立了医疗扶贫多元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精准医疗扶贫投入责任,确立了政府在医疗扶贫中的主导地位。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其中保障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所属财政部门按第四档次缴费标准给予全额代缴,所需经费由所属财政部门纳入公共预算统筹安排。鼓励支持村民个人出资、政府以奖励补贴方式购买商业保险。通过争取上级补助和动员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四项基金”。

经初步测算,实施贫困人口医疗救治救助,市和县(区)两级财政每年需硬投入万元。目前,该市、县(区)两级财政已落实.98万元用于建立特殊补充医疗保险,对保障对象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补助正在落实中,以确保医疗扶贫政策全面落地生效。

扫描







































白癜风的初期图片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yangzx.com/zyxw/1644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